ID: 22883797

高考思想政治二轮复习题型突破专题二引文类选择题 课件(共42张ppt)

日期:2025-05-02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3次 大小:140083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高考,选择,ppt,42张,课件,思想政治
  • cover
(课件网) 专题二 引文类选择题 【题型特点】 引文类选择题一般以名人名言、成语、俗语、经典著作中的著名论断、网络上的流行语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为素材,要求分析其中蕴含的道理。 在设问形式上,一般运用“蕴含”“启示”“表明”“说明”“反映”“体现”“依据”等词语联结。此类选择题具有灵活性、多变性、实用性等特点。 考生的失误主要表现在: 一是弄不清题干的规定性,即抓不准题干的主旨和划不清题干的层次,造成错选。 二是因思维方法的单一性和平面性,不能透过题干反映的现象去认识和把握有关答案,造成漏选。 【解答技巧】 解答引文类选择题,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准确理解引文的内涵实质,明确题目主旨。要将泛读和精读结合起来,既要把握引文中心意思,又要抓住关键词。要把引文放在恰当的语境或环境中去理解,不能用不符合材料情境或不合常规思维的方式去解读引文材料。 (2)划分材料层次,回扣教材,找全基本观点。 (3)判断题肢与题干有无关系及题肢正误。首先,依据题干中的名言警句等引文,将断章取义、望文生义和说法绝对化的题肢加以排除(逆向选择题除外)。其次,仔细推敲各题肢与引文的内在联系,初步选出符合题干引文主旨的题肢,仔细推敲不能确定的题肢,作出正确选择。 【典型例题】 1. (2023·山东高考)从马克思恩格斯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到李大钊的“为大多数人谋幸福”,从毛泽东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习近平的“为民造福”,共产党人始终心怀人民群众,把群众的事一件一件办好。下列表述与材料主旨相同的是(  ) ①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③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 ④全面小康、摆脱贫困是我们党给人民的交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材料强调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着想,为人民谋幸福。因此,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全面小康、摆脱贫困是我们党给人民的交代都体现了共产党心怀人民群众,以人民利益为重,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着想,为人民谋幸福和谋利益,②④正确。①选项强调人民对历史的作用,而材料强调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着想,为人民谋幸福,该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①排除。③选项强调人民的地位,而材料强调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着想,为人民谋幸福,该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③排除。 2. (2022·山东高考)马克思认为,在未来的社会主义制度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习近平指出,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关于共同富裕,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消除社会基本矛盾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B.建设高福利国家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路径 C.促进共同富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高度统一的 D.共同富裕会随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而自发实现 【答案】 C 【解析】 消除社会基本矛盾表述错误,社会基本矛盾贯穿人类社会始终,A排除。国家的福利水平应该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建设高福利国家如果不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反而不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因此该选项的说法错误,B排除。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促进人民共同富裕,有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有助于实现共同富裕,促进共同富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高度统一的,C符合题意。共同富裕的实现,离不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但不会自发实现,需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D排除。 1. (2024·海南海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