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85824

3.1 质量和密度 第四课时 教案(分栏式)

日期:2025-05-06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00次 大小:11327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质量,密度,第四,课时,教案,栏式
  • cover
课时计划 课题 第一节 质量和密度 课时 第四课时 学习目标 目标类型/目标行为1.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1.1物质具有一定的特性与功能7~9年级:②知道质量的定义,学会用天平测量质量;理解密度所反映的物质属性,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科学观念:理解密度公式的应用,掌握测量物体的密度的方法。 科学思维:通过设计测量物体密度的实验方案,能基于误差分析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案,增强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探究实践:通过实验操作,熟练掌握天平和量筒的使用方法,提高数据的记录和分析能力。 态度责任:学会倾听和表达,增强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以上目标依据《学科课程标准》第 页 第 行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物体体积的测量,会使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和不规则固体的体积,对于质量的测量也在前几节课进行了学习和应用,已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但是,密度的测量实验,由于涉及质量和体积两个科学量的测量,需要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分析并设计实验方案,对数据的记录、误差分析的要求也更高,因此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分析具体情境,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并在动手实践中,熟练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你分析一下哪些学生的原有知识不能支撑这堂课的学习? 课程内容分析 课表解读/教材分析/支持性材料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了密度概念以后,根据密度的计算公式,对物体的密度进行测量的实践课程。通过探究实践,掌握计算公式,体会密度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同时,根据物体的特点,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是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能力的综合考查。通过实验操作,学生能进一步熟练掌握天平和量筒的使用方法,在数据记录和分析过程中也逐渐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① 创设情境,设疑铺垫 学习活动 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盐水和种子 教学活动 农业生产中,为保证产量,需要选 (种子事先浸没在盐水中并适当搅拌,静置一 用优良的种子。 段时间),请学生观察。 农民选种有不同的方式,例如,可以配制适 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当密度的盐水进行选种。 能用我们学过的密度知识解释吗 因为干瘪的种子密度小于盐水密度,所以漂 这杯盐水的密度是多少呢 浮在盐水中,而饱满的种子密度大于盐水的 密度,所以沉在底部。 过程诊断 以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引入,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的实验设计和操作做好铺垫。 学校任务② 测量盐水的密度 学习活动 测量盐水密度的步骤。 教学活动 请设计一个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 (1)测量盐水的体积。 方案。 (2)测量盐水的质量。 方案一先测量盐水的质量,再测量盐水的体 (3)计算密度值。 积,计算得到盐水密度值。 测量并记录数据,求出盐水密度。 方案二先测量盐水的体积,再测量盐水的质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实验中误差产生的原因 量,计算得到盐水密度值。 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你会选择哪种方案进行实验 过程诊断 学生根据密度的计算公式,设计实验方案。对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教师引导学生及时进行质疑、反思,并予以改进。 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③ 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学习活动 测量小石块密度的步骤。 教学活动 现在要测量形状不规则固体 (1)测量小石块的质量。 小石块的密度,实验方案又该如何设计呢 (2)测量适量水的体积。 方案一先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再用排水法测 (3)测量小石块和水的总体积。 量小石块的体积,计算小石块的密度。 (3)计算小石块的密度值。 方案二先测量小石块的体积,再测量小石块 适量是指什么? 的质量,计算小石块的密度。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实验中误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