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青春之光》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阅读课文,学会抓住小标题和提示性语句给文章划分层次结构,把握主要内容。 2.学习文章综合运用多种手法的方法,体会概括性叙述与具体描写相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配合的好处。 3.了解黄文秀的事迹,学习黄文秀对党忠诚,对事业热诚、对群众真诚的品质,体会其时代意义。 [学习重点] 1.抓住小标题和重点语句,把握主要内容。 2.学习运用多种手法的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学习难点] 思考黄文秀精神品质的来源,体会其时代意义。 [学习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有些人从山里走了,就不再回来,你从城里回来,却再没有离开。来的时候惴惴,怕自己不够勇敢,走的时候匆匆,留下最美的韶华。百色的大山,你是最美的朝霞,脱贫的战场,你是醒目的黄花。” 这是2019年“感动中国”组委会颁给黄文秀的颁奖词。 二、有关资料 1.黄文秀(1989—2019),广西田阳人,曾任百色市委宣传部理论科副科长,后主动请缨,到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2019年6月17日凌晨,黄文秀在返回工作岗位的途中遭遇山洪,因公殉职。她扎根大山、奉献脱贫攻坚一线的事迹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无数人缅怀她。 2020年5月17日,被评为“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 。她先后被追授“时代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等称号。2021年,被追授“七一勋章”。 2.祝红蕾,女,七十年代生于山东临朐县。现为中国作协会员,潍坊市文联首届签约作家。自15岁起开始发表作品,在《大家》《青年文学》等刊物发表作品200余万字。 已出版散文集《清欢过红尘》《在一只碗里过一生》,中短篇小说集《金波的星期九》。获山东散文30年创作新锐奖、首届延安文学奖等奖项,被评为山东省十佳青年散文家、齐鲁文化之星等。 3.写作背景 本文作者祝红蕾深受黄文秀事迹触动,决定创作散文,带大家重走黄文秀的“长征路”,用文字再现其“青春之光”。为写好文章,祝红蕾深入走访调研,从黄文秀的校园时光到工作的百坭村,收集大量素材。创作时精心选材,运用多种手法呈现黄文秀工作生活场景,并摘引其日记和入党申请书,多视角展现她的精神品质。 4.文体知识: 报告文学:报告文学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结合了新闻和文学的特点,旨在真实、及时地反映社会生活和人物活动。它具有三个特点:(1)真实性:报告文学的核心在于其真实性。它必须基于真实发生的事件,不允许虚构或夸大其词。(2)文学性:运用文学语言和多种艺术手法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包括生动的情节描述、典型的细节刻画以及抒情和议论性的表达方式。(3)新闻性:报告文学中对事件的选择和叙述方式上,要求作者能够迅速而准确地捕捉并呈现事件的核心要素。 三、预习设计 1.给加点字注音 瓢泼( ) 山坳( ) 含黛( ) 静谧( ) 憋屈( ) 熟络( ) 心扉( ) 执拗( ) 打赢( ) 崎岖( ) 铆足( ) 噩耗( ) 哽咽( ) 毛坯( ) 直言不讳( ) 心急如焚( )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⑴静谧: ⑵执拗: ⑶崎岖: ⑷直言不讳: ⑸心急如焚: ⑹语重心长: ⑺围追堵截: 3.略读课文,并回答问题: 根据小标题提示,用一句话概括每一个片段的故事情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 四、探究课文 1.划分文章层次,概述大意。 2.思考:文章在记叙顺序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结合小标题,看看每一部分各写了黄文秀的什么事迹? 五、课堂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灌溉( ) 静谧( ) 诚挚( ) 执拗( ) 韧( )劲 铆( )足 熟络( ) 心急如焚( ) 山ào( ) qú( )道 piáo( )泼 心fēi( ) è( )耗 毛pī( ) 2.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