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87089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课件(共29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日期:2025-05-2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8次 大小:974637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9张,必修,选择性,历史,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选择性必修二 《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第二课 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 1.了解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及其历史影响。 2.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并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广阔的世界视野,树立正确的文化观。 教学重点: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的概况 教学难点: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的重大历史影响 胡 胡萝卜、胡荽(香菜) 胡椒、胡瓜(黄瓜) 番 番茄、番薯、番椒 番石榴、番豆(花生) 洋 洋椒、洋芋 洋葱、洋白菜 中国外来食物命名 中国古代食物的交流经历从陆路到海路的转变,并深刻影响了我们的生活 课堂导入 目录 一 二 美洲物种的外传 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 CONTENTS 三 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壹 第一部分 美洲物种的外传 河西走廊 长安 今新疆地区 西亚、中亚 欧洲 西域与中原之间的交流示意图 内容: 1.前6000年左右,西亚的物种小麦、大麦等进入了欧洲; 2.前2世纪到公元2世纪间,通过丝绸之路,葡萄、苜蓿等传到中国,樱桃、杏等从亚洲传到罗马。 新航路开辟前物种交流 材料:(大宛)有蒲陶酒。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俗嗜酒,马嗜苜蓿。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及天马多,外国使来众,则离宫别观旁尽种蒲陶、苜蓿极望。 ———司马迁《大宛列传》 名称 传入时间 引入地 蒲陶、苜蓿、胡桃、 西汉 西域 胡瓜(黄瓜)、胡麻(芝麻) 南北朝 印度/西亚 番石榴、番木瓜 宋元 由“番舶”带入 注:凡是名称前冠以“胡”字的植物,大多为两汉两晋时由西北引入;凡冠以“番”字的植物,大多为南宋至元明时由“番舶”引入。 ———农史学家石声汉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新航路开辟前物种交流的特点、原因 1.特点: ①交流范围有限:各大洲内部,亚欧之间; ②物种种类少,存在少量跨洲的食物交流; ③主要是陆路。 它(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以往人类文明区域性分割和孤立发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类联系起来,开始了人类文明一体化进程。 ———马世力《世界史》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新航路开辟前物种交流的特点、原因 2.原因: ①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低下; ②交通运输业的落后; ③食物保鲜技术的落后 一、美洲物种的外传 (一)原因(推动因素) 1.新航路的开辟,美洲的发现; 2.欧洲早期殖民扩张; 3.世界市场的出现及逐渐扩展。 4.美洲作物(玉米、甘薯)自身的优势。 哥伦布大交换 (二)外传概况 同学们自主梳理:物种外传的时间、种类、传播途径。 下列食物物种来那一地区?这些物种又是怎样向外传播的? 1.物种:玉米、马铃薯、甘薯、番茄、辣椒、南瓜等来自美洲。 2.传播路径: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由西班牙和葡萄牙人从美洲带到欧洲,后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其他洲。 (二)外传概况 一、美洲物种的外传 一、美洲物种的外传 类型 物种 传入欧洲 传入中国 粮食作物 玉米 马铃薯 甘薯 蔬菜作物 番茄 辣椒 庭院种植→推广南欧 →传遍欧洲 16世纪中叶起 17世纪 供观赏 主粮和饲料 仅次于小麦 的粮食作物 16世纪末,作为食用作物开始在欧洲推广 甘薯引入欧洲后,传播比较缓慢 传播途径: 明朝时传入(三路并进) 丘陵山地→平原地区 清朝前期,各地多有种植;乾隆、嘉庆年间,大规模推广;鸦片战争前夕,遍布全国 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与玉米相似 被“穿越”的玉米 玉米什么时候 传入中国? 观赏→食用栽培→农艺家改良品质 ①15世纪末传入西班牙 ②16世纪传到英国等欧洲国家 明万历年间引入,当作观赏和药用植物 清光绪年间,开始作为食用蔬菜种植 明朝时,传入中国,被称为“番椒” (二)外传概况 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