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法国大革命 工业革命 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革命。 ———恩格斯《反杜林论》 【导入新课】 【概念阐释】何谓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它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 革命性的变化 生产力发展:由手工生产到机器生产 生产组织形式变化:由手工工场到工厂制度 生产动力:由人力、畜力到蒸汽动力 机器时代 工厂时代 蒸汽时代 Industrial Revolution and Factory System 第五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目录 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 01 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 02 【课程标准】 了解大机器生产、工厂制度对人类劳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影响;理解劳动人民对历史的推动作用,以及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 一、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 材料1:“以机器取代手工工具,以蒸汽机取代人力、兽力、水力、风力……把大量的机器和人力集中在厂房里,实现劳动分工的高度专业化,把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机器合理地组成机器系统,形成生产的流水线,科学计算每道工序需要的时间,合理安排劳动力。这样,一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诞生了……” ———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 材料2:工业革命还包括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这同样也提高生产力,并且更深刻地影响着社会变革。在工业革命中,“工厂化”是一个重大的变化,没有工厂化,工业革命就不会那么彻底。 ———钱乘旦《英国通史》 1、背景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近代工厂管理制度建立的背景。 一、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 ①集中生产的出现: 分散的手工工场向集中的手工工场发展,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生产专业化。 ②机器大生产的出现: 18世纪60年代以来,以改良蒸汽机为代表的的技术革命,引发手工劳动到机器大生产的巨大变革,机器大生产带来了劳作方式和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 1、背景 1771年,阿克莱特开办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工厂制度逐渐形成。(工厂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手工作坊零碎分散的生产状态。) 2、建立标志: 头脑风暴 工场与工厂的异同 工业革命前的工场 工业革命后的工厂 重点知识要牢记 相同点: (1)都采用分工协作的方式提高生产率。 (2)都是资本主义不同时期的生产组织形式,因而都是以雇佣工人的劳动分工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大生产。 不同点: (1)手工工场以手工操作为主,而工厂主要运用机器大生产;(本质区别) (2)手工工场的雇佣工人往往是在较分散的状态下生产,而工厂的工人则相对集中。 一、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 3、特点 ①时间: ②规章: ③生产: ④原料: 实行倒班制 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强化纪律意识 生产流水线被广泛应用,生产过程处于工厂主的监督管理之下 工厂统一供应、合理调配 4、影响 发动机一开始,人们就必须工作———男人、女人和孩子们都一起被套在钢铁和蒸汽的轭具下。动物机器……被紧紧地拴在不知痛苦和不知疲劳的钢铁机器上。 一、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 4、影响 对世界: 对中国: 工厂制度带来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的巨变; 有利于科学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挖掘工人的劳动潜质, 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工厂制度自产生以后,对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国家及其他地区的国家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 19世纪中后期,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系列近代企业,引进了西方的工厂制度,进行机器大生产。 李鸿章 19世纪60-90年代,奕?、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李鸿章等人掀起了洋务运动,创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