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押 02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猜押考点 3年真题 考情分析 押题依据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2023年1月,从三省制运行机制的角度说明“唐太宗与魏征的关系”;2023年6月题3,秦朝中央集权制度;2024年6月题4,汉代中央机构;2025年题3,汉唐巡视监察制度; 中国古代主要政治制度在连续3年高考中都有出题,其本身作为中国古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注意历代王朝的建立主要政治制度的背景、目的、内容,以及取得的成效。 考试中出现以下概念需要在复习备考中侧重:行政中枢、内外朝制度、三省六部制、二府三司制、秘书机构、奏折制度、郡县制与行省制等内容。 根据高考评价体系的整体框架,结合课程标准的精神,历史学科考试内容改革提出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史探究能力三项关键能力,尤其在中国古代史史料解读基础上提升学生历史解读能力。 根据课程标准:了解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通过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自秦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演变线索。 一、单选题 1.(2025浙江·一模,学术研究情境)有学者研究简牍发现,秦代上级机构向下级机构下达的行政文书中通常有“书到相报,不报,追”等字样,郡向属县下发文书时也特别要求“别书相报……”,汉代同类文书则不再额外强调。这说明( ) A.秦代集权体制有其限度 B.汉代官吏管理水平提高 C.汉代交通利于文书传递 D.秦汉治国思想发生转变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秦汉时期(中国)。据题干信息可知,秦代上级机构向下级机构下达行政文书后,要求对方收到后作书回复,未回复的要督促,结合所学,当时受交通条件等的限制,上级与下级之间的政令传达、沟通联络还不能完全确保通畅,因此要求收到文书后回复,以确保上级对下级、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反映秦代集权体制有其限度,A项正确;材料体现上级对下级、中央对地方的管理,而非官员管理,排除B项;汉代交通条件相比秦朝没有发生重大变化,排除C项;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秦汉的治国思想是相近的,排除D项。故选A项。 2.(2025浙江高三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秦时尚书属内官,地位低。至东汉有史书记载曰:“今陛下之有尚书,犹天之有北斗也。斗为天喉舌,尚书亦为陛下喉舌……尚书出纳王命,赋政四海,权尊势重,责之所归。”据此可知,东汉时期( ) A.天人合一政治观念强化 B.中枢行政权力体系发生嬗变 C.中央集权统治不断加强 D.统治阶层建构政权的正统性 【答案】B 【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汉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今陛下之有尚书,犹天之有北斗也。斗为天喉舌,尚书亦为陛下喉舌……尚书出纳王命,赋政四海,权尊势重,责之所归。”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秦朝时,尚书属于内官,地位较低。而到了东汉,尚书的地位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被描述为皇帝的喉舌。这表明在东汉时期,尚书在中枢行政权力体系中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从地位低到权势重,说明中枢行政权力体系发生了嬗变,B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题干主要强调的是尚书地位的变化,并没有着重体现天人合一的政治观念强化,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央集权主要是关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而这里讲的是尚书在中枢权力体系中的地位变化,与中央集权无关,排除C项;题干主要强调的是尚书地位的变化,没有涉及到政权合法性等方面的表述,无法得出“统治阶层建构政权的正统性”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 3.(史料解读类新情境)有史料记载:“往者,郡国诸侯各以其物贡输,往来烦杂,物多苦恶,或不偿其费;故郡国置输官以相给运,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