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学业水平检测初中语文学科 试题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问12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纸上写灶名和准考证号,并在试卷首页的指定位置写上灶名和座位号。 3.必须在答题纸的对应答题位置上答题,写在其它地方无效。答题方式详见答题纸上的说明。 4.考试站来后,试题卷和答题纸一并上交。 一、 “识字与写字”主题学习活动(17分) 1.根据提示,补全表格内容。(8分) 中国人的智慧往往zhag(1)显在继往开来的创新上。智能机器人在春晚舞台灵 动起舞,灵活机器狗负重登顶泰山一这些!技术的突破性应用,其背后蕴含者中华文明 独特的认识理论体系。以“知”莫基,用“智”升华,立“志”定向,学以“致”用。这些 四字箴(2) 言生动诠释了中华文明深遮的智慧之源。(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相关汉字 字义理解 关联思考 “智”为“知”的后起字,“知” 古人云:“智由知生,知由学 达 从矢(箭)、从口,对熟识的事物像 得。”我们应学习宋濂的“以中有 箭似的脱口而出,表示懂得、知道。 足乐者,(3)”这种以苦为 早骨文 智(知) 并引申出智慧、智谋等义。 乐的生活智慧。 “志”,形声字,金文上半部分 古人治学最重立志,正如诸葛 平 为“之”,表示读音:下半部分是“心”, 亮在《诚子书》中所言:“非学无 心之所向,即(4) 之意。 金文: 以广才, (5) 红 “致”,从人、至声。从人,与 致远,也是古人修身养性的永 人的行为有关:至声,声兼义,表示 恒追求,欲致远者,需秉持“(7), 归去,(8)”的从容气度。(苏 金文:致 到达,推测其本义为(6) 轼《定风波·英听穿林打叶声》) 2.根据语境,填写古诗文名句。(4分) 中国人的智老还闪报于瑰丽浪漫的想象中。那“大漠孤烟直,1)———(王 维《使至塞上》),勾勒出边塞天地间的雄浑气韵:那“日月之行,若出井中:“(2) (3)”(曹操《观沧海》),展现了吞吐日月的阔大情怀:更有“(4) 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将凛冽朔风化作朵朵烂漫春光…中 国人以心灵映照天地,用想象重塑山河,凝聚成璀珠耀眼的一束光,贯古通今。 3.中国人的智慧还蕴藏在经典形象的塑造上。请参照示例,结合相关情节和主要内容,为人 物创写一句经典台词,并简要阐述理由。(5分) 示例: 踏上取经路,比抵达灵山更重要!一《黑神话·悟空》(悟空)2024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学业水平检测初中语文学科 参考答案 一、“识字与写字”主题学习活动(17分) 1.(8分)(1)彰(2)zhēn(3)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4)志愿、志向 (5)非志无以成学(6)人到达(7)回首向来萧瑟处(8)也无风雨也无晴 2.(4分)(1)长河落日圆(2)星汉灿烂((3)若出其里(4)忽如一夜春风来 3.(5分)(观点简洁有力3分,能吻合相关情节和主要内容阐述理由2分) 示例一:鲁迅《朝花夕拾》:“童年的狗,比成年的虎更真实。”(这句台词贴合《朝花夕 拾》回忆性散文的风格,体现鲁迅对童年记忆的审视,既有温情,又暗含对现实的批判。) 示例二:林冲《水浒传》:“八十万禁军的枪,终不敌人心里的火!”(表现林冲从隐忍到 反抗的转变。) 示例三:江姐《红岩》:“黑暗再长,也遮不住黎明的光!”(突出江姐面对现实的,黑暗, 内心坚定的革命信念。) 二、文学作品“阅读与赏析”活动(15分) 4.(3分,符合文意即可) (1)送货地址难寻,视频创作受阻(2)迷茫动摇,怀疑梦想(3)下定决心,重燃希望 5.(4分,每题2分) ()用比喻的手法将“生活”比作“变戏法”,生动表现经济困顿的突然性与不可掌控感, 凸显主人公从理想主义到现实挫败的心理落差。与“不复初见时的美妙”形成对比,突出理 想与现实的撕裂,以景致变化象征理想褪色,揭示生存压力对艺术追求的消磨。“两手空空” 一语双关,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