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8课 北宋的政治 一、兵变“得”天下 —北宋的建立 二、集权“安”天下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三、以文“治”天下 —重文轻武政策 四、以变“救”天下 —王安石变法 壹 兵变“得”天下 ———北宋的建立 壹·兵变“得”天下———北宋的建立 2.北宋建立: 朝代信息卡 时间: 人物: 都城: 事件: 赵匡胤(宋太祖) 960年 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 开封(东京、汴京) 壹·兵变“得”天下———北宋的建立 3.北宋统一: 观察地图,如果你是宋太祖,你认为有哪些问题需要去解决? 北方 辽国 南方 割据政权 在这两大问题中,你会首先解决哪一个? “先南后北,先易后难” 962-979年,宋以先南后北方针,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壹·兵变“得”天下———北宋的建立 3.北宋统一: ①唐朝前期疆域图 ②五代十国形势图 ③北宋时期形势图 问题一:对比图②和图③,有何发现? 问题二:对比图①和图③,有何发现? 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 北宋疆域远小于唐朝,周边民族政权并立,未实现全国统一,是局部统一 注意:北宋没有实现大一统,只是局部统一 贰 集权“安”天下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壹·兵变“得”天下———北宋的建立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五代(907—960)(中原地区)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907亡 960兴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十国(891—979) 前蜀 后蜀 吴 南唐 吴越 闽 楚 南汉 南平 北汉 唐玄宗统治后期朝政腐败 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黄巢起义 由藩镇割据演变而来,武将夺权 北方战乱多 南方相对安定 1.历史回顾———唐末以来的分裂更迭: 贰·集权“安”天下———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雪夜访普图》 宋太祖 大臣赵普 为什么从唐末以来,数十年间政权不断更迭,争战无休无止?我想要停止战乱、让国家长治久安,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此非它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欲治之,惟稍夺其权,制其钱粮,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赵普分析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 赵普建议如何做? 贰·集权“安”天下———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措施2. 调兵权与统兵权分离 (枢密院掌握军队调动) 措施3. 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措施1. 解除高级将领的兵权 (一)收其兵-收回兵权 材料:枢密(院)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三帅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定期换防),不使常在一处。” ———《续资治通鉴长编》 贰·集权“安”天下———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二)夺其权-强君弱臣 措施: 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①增设宰相 ②增设机构 地方: ①文官任地方长官(知州,三年一换。 ②设通判 目的:削弱宰相权力;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根据材料说说通判的职责和作用是什么? “凡兵民、钱谷、户口、服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指知州、知府等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 宋太祖时期宰相6人,太宗时期有9人,真宗时有12人,仁宗有23人。 北宋前期中枢机构示意图 贰·集权“安”天下———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三)制其钱谷-强中央弱地方 ②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措施:①取消节度使收税权力,除各州留一部分用作地方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目的 措施 影响 1.军事上(收其兵) 2.在中央(夺其权) 3.在地方(夺其权) (制其钱谷) 防止 武将专权 ①解初禁军高级将领兵权 ②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 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加强了对军队的控制 但削弱了军队战斗力 利 弊 削弱 宰相权力 ①政事堂分割行政权 ②枢密院分割军事权 ③三司使分割财政权 分化相权,加强皇权 利 造成中央冗员、冗费 弊 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