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94430

第8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共23张PPT+视频)

日期:2025-05-0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9次 大小:8272244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8课,北宋,政治,课件,23张,PPT+
  • cover
(课件网) 1.雕版印刷术:至少在 已经出现。促进了世界不同地区 。 2.僧一行制定了 ,还组织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 3.孙思邈所著的 ,被后世尊为 4.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 编定颁布的药典。 5. 强烈抨击佛教,主张复兴儒学; 是唐朝无神论和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杰出代表。 6.盛唐时期的李白有 的美誉。他的诗具有浓郁的 ,抒发了昂扬进取的时代精神。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的杜甫被誉为 。他的诗有 之称。 7. 生动反映了当时的中外交流、民族交往、社会生活、商贸往来和思想文化,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 回顾旧知 唐朝前期 文化交流传播与文明的发展 《大衍历》 《千金方》 “药王” 韩愈 柳宗元 “诗仙” 浪漫情怀 “诗史” “诗圣” 国家 莫高窟 新课导入 第8课 北宋的政治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 一、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 阅读课本P44,说一说北宋是如何建立的。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典故: 960年 赵匡胤(宋太祖) 东京(开封) 陈桥兵变 陈桥兵变 宋太祖(927-976) 北宋初期统一形势图 979年,消灭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 一、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乎!”976年,消灭南唐 观察形势图,指出宋太祖采取什么战略方针进行统一?结果如何? 方针: 结果: 先南后北 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局面 北宋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局面,但是多个政权并存。(局部统一) 对比北宋与唐朝的疆域图,说说有什么变化? 二、中央集权的加强 宋太祖 赵普 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欲治之,唯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天下自唐朝末年以来,数十年间,战争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 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权更替频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赵普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 藩镇太重,君弱臣强(地方权力大,中央势弱) 夺其权 收精兵 制钱谷 1.方针: 崇文抑武 重用文臣抑制武将,达到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 收精兵 (军事) 二、中央集权的加强 2.措施: ①宋太祖采取杯酒释兵权的方法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 ②任用文臣管理军务,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宋太祖是如何“收精兵”的? 在枢密院存在的167年中……枢密院正职共73人,其中文职出身者54人,武职出身者18人。 ———陈峰《北宋枢密院长贰出身变化与以文驭武方针》 在地方 二、中央集权的加强 2.措施: 宋太祖是如何“夺其权”的? 夺其权 (政治) ①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分割宰相的权力。 ②宰相之下又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 在中央 加强君权,削弱相劝 设立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削弱和分割宰相的权力,实行军事、行政和财政权的三权分立。 ①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分割宰相的权力。 ②宰相之下又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 ①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知州),实行3年任期制 上(宋太祖)因谓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令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二、中央集权的加强 2.措施: 宋太祖是如何加强对地方的统治? 夺其权 (政治) 在中央 在地方 ②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控制地方,强化中央集权 二、中央集权的加强 2.措施: 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制钱谷 (经济) 唐玄宗在位末年,……各地军镇长官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教材 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在地方 这段反映了当时社会怎样的价值取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