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学习目标: 1.掌握先秦到秦朝政治体制的发展历程,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的历史进步性。 2.掌握古代宰相制度的演变历程,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我国古代中央行政体制变迁的基本规律。 3.掌握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从“家国情———角度认识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督抚制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巩固的深远影响。 学习重难点: 重点:中国古代专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 难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课程标准】了解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通过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自秦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演变线索。 结合高一所学,说说随着夏商西周疆域的扩大,夏商西周三代采用哪些政治制度管理国家?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夏 商 西周 春秋战国 王位的继承 王位世袭制 王位世袭制 王位世袭制 遭到一定破坏 国家管理 / 内外服制度 分封一些异性诸侯(如西伯侯) 分封制:主要分封同姓亲族 分封制逐渐崩溃,郡县制、官僚制开始出现 贵族内部权力和财产的继承 / 宗法制(并未完备) 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 宗法制逐渐崩溃 任务学习1—1:从宏观角度通过表格述史形式对比、分析理解先秦时期政治制度方面的传承与创新。 问题:根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简要阐述夏商西周等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传承与创新的体现。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内服: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 外服:间接控制的方国和诸侯 任务学习1—2:认识商朝的内外服制度对国家治理的功用。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材料:侯的担任者多为商周围方国的首领,他们一方面臣服于商,接受商王赐予的封号,一方面是土著国家的首领。但是,各诸侯国、方国的官吏,不是由商王任免的。诸侯国要负担纳贡、服役、戍边或随王出征等义务。商王还要派王族的亲信去地方监督当地首领,便于控制并加强其统治。 ———卜宪群《中国通史》 材料:外服之地只是间接地受商统治,隶属关系并不是完全稳固,往往视商之国力盛衰而定。外服以至外服以外的方国,其经济多较商落后,故而也不时进入王畿抢掠。终商一代,与方国的战争十分频繁。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任务学习1—2:认识商朝的内外服制度对国家治理的功用。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分析概括商朝内外服制度对商朝国家治理有何作用? 嫡长子 其余嫡子及庶子 小宗 小宗 小宗 大宗 (宗主) 卿大夫 大宗 士 大宗 天子 庶 小宗 嫡长子 嫡长子 嫡长子 嫡长子 诸侯 大宗 纵向分封,解决权利分配 横向宗法,解决权力继承 学习任务1—3:深入了解西周宗法分封制对于国家治理的功用。 材料:周王将自己家族子弟、亲戚和功臣分派到外服地区做诸侯,改变了过去外服全部由土著首领担任领导的格局。……外服的诸侯国由周王室子弟、姻亲、功臣所率领的氏族,混合被征服地区的土著氏族,组成新的族体,使原本不相干的氏族混居在一起……打破了原有氏族血缘的壁垒,这就为按地区划分居民创造了前提条件。 ———摘自任世江《我国早期国家的起源、形成与发展》(见于历史教学园地) 材料:西周时期家庭组织与国家政权组织合而为一,形成宗法等级制国家……使人们开始突破狭小的部族组织的局限,通过共同的语言文字、道德伦理和风俗习惯,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它使一个来源多样、由不同族群链的王朝具有了心理上与文化上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王和《历史的轨迹:基于夏商周三代的考察》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西周宗法分封制对国家治理的影响 学习任务1—3:深入了解西周宗法分封制对于国家治理的功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