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帮我一下(共2课时) 第1课时 1.知道人人都会有困难,认识求助与互助的重要性,树立团结友爱的互助观。 2.遇到困难时,能真诚表达自己的需求,不过度依赖他人,懂得感恩,初步形成助人为乐的美好品格。 引导学生懂得求助与互助的重要性,在遇到困难时敢于求助,并能在生活中乐于助人。 学会正确区分哪些困难要求助,哪些困难应自行解决,树立正确的求助观念。 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骑车来学校的时候,车胎被扎破了,幸好当时在公交站牌附近,就搭公交车过来了,所以没有迟到。你们遇到过困难吗?遇到困难的时候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 新知探究 探究(一):大家都会有困难 师:老师这儿有一组图片,请大家说一说图中的小朋友都遇到了哪些困难。 1.出示教材第22页的四幅情境图。 2.学生自主选择图片说一说,教师进行总结。 师过渡:没错,这几位同学在学习、生活和游戏过程中遇到了困难。你在学习、生活和游戏过程中遇到过困难吗?你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3.学生举手回答。 预设: 生1:有一次,我在做数学题,其他的题都做出来了,只有一道题,我读了好几遍题干,都没有解答思路,心里可着急了。 生2:有一次,妈妈正在做饭,让我去邻居家的超市买瓶醋,但在结账的时候,我找不到钱了,当时真的慌张极了。 生3:有一次,我和朋友在打羽毛球的时候,不小心把球打到了树上,我们很着急,不知道该怎么办。 4.出示教材第22页右下方的儿歌,学生齐读。 师小结:在生活、学习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些大大小小的困难,这是很正常的。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慌张、不要害怕。 5.出示司马光砸缸的图片。 师:当司马光遇到困难时,他是怎么做的? 预设: 生:司马光遇到困难时非常冷静,没有慌张,最终想出了解决办法。 师总结:小朋友会遇到困难,大人也会遇到困难,人人都会遇到困难,困难是生活的组成部分。当遇到困难时,我们不要慌、不要怕,需要冷静下来认真想办法。 探究(二):我需要求助吗 师:是不是一遇到困难就要求助呢?我们先来看看小咕噜的故事吧。 1.出示教材第23页中的儿歌情境,请学生阅读。 师:小咕噜都遇到了哪些困难? 2.学生举手回答。 预设: 生:小咕噜遇到了衣服丢了、绳子不会跳、迷路了、毽子飞到树上、看到房子失火、听到不明情况的巨响等困难。 师:这些困难都需要向别人求助吗? 预设: 生1:像找衣服这样的小事不需要求助,自己解决就好。 生2:屋子起浓烟和远处有巨响,这种困难我们解决不了,就必须请人帮助,要不然可能会有危险发生。 师小结:没错,有的事情我们自己能够解决,就是“小困难”;自己的力量没法解决,需要请别人来帮忙的,就是“大麻烦”。 我们一起来给小咕噜的困难分分类,看看这些困难哪些是可以自己解决的“小困难”,哪些是要寻求帮助的“大麻烦”。 3.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预设: 生:衣服丢了可以仔细找找,不会跳绳可以好好练习,这都是自己能解决的“小困难”;迷路、毽子踢到树上、屋子起浓烟、远处有巨响是依靠自己的力量无法解决的,是需要请别人来帮忙的,这些就是“大麻烦”。 师小结:看来,大家已学会区分“小困难”和“大麻烦”了。能自己解决的事情,我们要自己解决,不要总依赖他人。但切记不要逞能,在遇到危险的事情时,一定要寻求大人的帮助。 师:把你遇到的困难分分类,说说你是怎么解决困难的。 学生组内交流并发言。 师总结:每个人的能力不一样,解决困难的方式也会不一样。同样的困难,有的人需要别人帮助,有的人自己可以解决。小困难自己解决,不要总依赖别人,锻炼能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但是,在遇到危险时必须请人帮忙,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或者避免发生意外。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知道了遇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