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97294

2025年广东省中考语文适应性试卷(四)(含答案)

日期:2025-05-0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1次 大小:51549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5年,广东省,中考,语文,适应性,试卷
  • cover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2025年广东省中考语文适应性试卷(四) (本试卷共19题,满分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 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8分) (1)范仲淹心系天下,笔画江山。《岳阳楼记》中,洞庭湖波涛汹涌澎湃,“衔远山,吞长江, , ”;《渔家傲》中,边塞层峦叠嶂,落日雄奇壮美,“ , ”。 (2)杨鸿同学取笔名叫“云帆”,大家知道这笔名取自李白 《行路难》(其一)中的句子:“ , 。” (3)孔子的名言“ , ”,告诫我们为人要谦虚,要善于向周围的人学习。 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15分) 林则徐,福建省侯官人,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林则徐八九岁时,就在学堂上写出了“海到无涯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诗句,震惊四座。清道光十九年(1839),林则徐在虎门查禁鸦片时,书写了一副对联“ ,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以自勉。上联化用《管子·形势解》中的“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和《尚书·君陈》中的“有容德乃大”,表明了待人接物的态度;下联化用《水经注·河水》中的“其山惟石,壁立千仞,临之目眩”和《孟子》的“至大至刚”,提出了立身行事的原则。林则徐从对人对己两方面着笔,以孟子的“浩然之气”来勉励自己。林则徐抗英有功,却遭投降派诬陷,被革职发往新疆伊犁。林则徐在赴戍途中,仍忧国忧民,并不为个人的坎坷而唏嘘,写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激励诗句, 这( 甲 )是他爱国情感的抒发,( 乙 )是他性情人格的写照。 (1)请在横线处写出林则徐自勉联的上联。(4分) (2)文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目眩(xiàn) 着笔(zhuó) 坎坷(kē) B. 目眩(xuàn) 着笔(zháo) 坎坷(kě) C. 目眩(xuàn) 着笔(zhuó) 坎坷(kě) D. 目眩(xiàn) 着笔(zháo) 坎坷(kē) (3)文中括号甲乙处分别填入的关联词,最合适的是( )(3分) A.既 更 B. 既 也 C. 虽 却 D. 不但 而且 (4)结合语段,比较《水浒传》中的人物,请你谈谈对“英雄”的理解。(5分) 二、阅读(67分)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3~4题。(7分) 塞下曲 顾炎武【注】 赵信城边雪化尘,纥干山下雀呼春。 即今三月莺花满,长作江南梦里人。 【注】顾炎武,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他主张经世致用,强调以史为鉴,对明朝的灭亡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总结。此诗作于清顺治四年,系追悼明代守边阵亡的将士。 3.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赵信城”与“纥干山”泛指边塞。 B. 诗歌头两句描写了边塞的早春风光。 C. 诗歌第三句描写边塞花开莺舞的美景。 D. 诗歌末句表达戍边将士梦回江南的心愿。 4. 王夫之《姜斋诗话》中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本诗即有此魅力,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6分) 戚继光,字元敬。父景通,历官都指挥,有操行。继光幼倜傥负奇气。家贫,好读书,通经史大义。嘉靖中嗣职,用荐擢署都指挥佥事,备倭山东。改佥浙江都司,继光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战,而金华①、义乌②俗称剽悍,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又以南方多薮泽,不利驰逐,乃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戚家军”名闻天下。明年,倭大举犯福建,宗宪复檄继光剿之。先击横屿③贼人持草一束填壕进大破其巢 余贼走兴化④,急追之,夜四鼓抵贼栅,连克六十营。平明入城,兴化人始知,牛酒劳不绝。继光乃旋师。 (节选自《明史·戚继光传》,有删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