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元教学整体设计说明 单元主题名称 简单有机化合物 单元课时数 2 课程标准模块 必修课程--主题4 简单的有机物及其应用 一、单元学习主题分析(体现学习主题的育人价值) 主题名称 简单有机化合物 主题概述 “有机化合物”为中学化学必修的内容,也是中学生首次真正的接触有机化合物。在这一主题中重点强调学生通过学习常见的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知道有机物对社会有着重要的价值。因此,在“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的学习引入“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核心素养作为理论基础可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成效。 有机化学的知识复杂多样,但有一定的规律性,所以“有机化合物”主题的教学实践中,重视教材知识教学的同时也让学生理解有机化合物之间转化的规律,强化学生“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学科思维。在有机化学教学实践中,需要让这个学科思维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根据有机物的分子结构,设计探究实验,确定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并且更加深刻的的理解官能团是怎样决定有机物的性质。在此基础上,学会通过官能团,归纳总结不同类型的常见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学生学习单个知识点感觉通俗易懂,但是当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多时,如果教师没有及时引导学生利用“官能团在分子结构中的关键作用”这条主线,学生只是具备记忆性的知识,面对陌生有机物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有必要指引学生从宏观的角度去认识有机物的微观本质。并指引学生在学习中建立起“宏观与微观结合”的思维模型;从而提高了有机课堂的教学成效。 主题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知识与能力 初中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宏观物质的概念,认识了几种分子的模型(见 2012 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P50)。学会了用相同的小球代表同种原子、不同的小球相互结合成化合物分子(如水分子的模型),并且能用符号进行表征。江苏省南京市的《化学中考说明》要求能从微观反应示意图写出对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能简单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判断。在 2012 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p120,介绍了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有甲烷、氟氯代烷,在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p144,介绍了车用乙醇汽油的知识,知道了乙醇的俗名、化学式和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学习障碍点 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系统知识是从氧气、水等常见的无机物开始,到了高中又进一步学习了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无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特点对学生思维容易产生固化和前概念的干扰,导致认识平面化、孤立化,例如常常分不清氢氧根离子和羟基官能团在结构和性质上的差异。另外,对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官能团性质以及官能团与有机化合物分类的内在关系不清楚,无法真正理解和运用结构决定性质的学科观念。 学生学习发展 能从组成、结构等方面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多样性,能从物质的组成、性质、官能团等多个视角对物质进行分类,能说明物质的组成、官能团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应用”的观念。发展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要有创新意识,努力培养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开放性学习环境 桌椅分六组摆放、智能黑板、智能终端等(物理环境)以及课件、希沃软件等。 二、单元学习目标设计(基于标准、分析教材、结合学情,体现素养导向) 单元学习目标 1.初步体会有机化合物的多样性是导致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主要原因。从自然界和人工合成认识有机化学发展史,认识到有机结构理论和“生命力”学说的差异,了解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的区别,开启有机化学学科的大门。认识到化学学科的工具性价值,实用性价值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