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98744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2024-2025学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5-05-0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7次 大小:1477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2024-2025,年中,考语
  • cover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2025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一、(26分) 1.(6分)用古诗文原句填空。 ①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 ②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③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④庭下如积水空明,    ,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⑤行走在南京,你联想到与南京有关的诗句:    ,    。 2.(5分)根据语境完成题目。 “世界文学之都”是南京的又一张城市名片,这里文学名家bèi出,文学遗迹遍布,文学爱好者众多……浓浓的书卷气息让这座古都(  )。漫步文都,寻访文学踪迹,感受文学魅力。 (1)根据拼音写汉字:bèi     (2)给加点字注音:卷     (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括号中     A.卧虎藏龙 B.龙盘虎踞 C.钟灵毓秀 D.物华天宝 (4)小奇探究了“都”字的部首“阝”(在右),请你探究部首“阝”(在左)。 部首 源流 特点 举例 阝(在右) (甲骨文)→邑(楷书) 上为“口”,表疆域,下为跪着的人形,表人口。合起来表示城邑。该部首的字一般与地名、邦郡有关。 “都”本义为建有宗庙的城邑, 如“望西都”(《山坡羊》)。 阝(在左) 氵(甲骨文)→阜(楷书) 字形像山崖边的石阶,用以表示地势或升降等意义。该部首的字一般与山有关。 “陟”本义为①    ,后引 申出②    之义,如 “陟罚臧否”(《出师表》)。 3.(3分)学校举行“少年文都行”研学活动,你参与其中。 同学们设计了几条“文都行”路线以寻访文学踪迹,请你选择一条,参考示例拟写主题。 路线A:乌衣巷→凤凰台遗址→台城 路线B:南京图书馆→先锋书店→世界文学客厅 路线C:芥子园(李渔居所)→秦淮水亭(吴敬梓故居)→随园(袁枚居所) 示例: 路线:周处读书台→台想昭明(萧统读书处)→昭文斋(王安石读书处) 主题:访先贤读书圣地,传文都勤学之风。 你选路线     (填字母),主题:    。 4.(4分)大家在秦淮河畔的古桃叶渡看到两副对联,你认为哪副更好?请说明理由。 对联一 上联:细柳夹岸生 下联:桃花渡口红 对联二 上联:楫摇秦代水 下联:枝带晋时风 5.(8分)打卡心目中的“文都地标”,你完成下列任务。 小奇的方案 选择:台想昭明 构思:画面内容是一位同学站在“台想昭明”景点前,边抚摸朱红色门窗边作介绍;解说词简要介绍昭明太子萧 统读书、编纂《文选》的故事。通过这一视频弘扬勤奋读书的文都精神。 (1)同学们用短视频的形式创意打卡。你参考小奇,设计自己的方案。 (2)你创作小诗,表达自己的打卡感受,献给这座文都。(4~6行) 二、(42分)(一)古诗文阅读(12分) 6.(12分)阅读下面内容,回答问题。 【材料一】 桃花涧修禊①诗序(节选) (明)宋濂 至石潭上,夹水而坐。呼童拾断樵取壶中酒温之实觞中。觞有舟②,随波沉浮,雁行下,次第取饮。 郑之旧俗,于漆洧两水之上,执兰草以祓除不祥。今去之二千载,虽时异地殊,而桃花流水则今犹昔也。其远裔③能合贤士大夫以修禊事,岂或遗风尚有未泯者哉? (选自《宋濂全集》,浙江古籍-出卷网-2014年版,有删改) 【材料二】 晋介之推从文公出亡十九年④,公馁于曹,推割股食之。既文公立,遍赏从亡者,推不言禄,禄亦不及。遂携母同隐于绵山。公使人求之,不可得,且举火焚山以冀其出,竟不听,与母俱抱木焚死。文公乃环绵上之田而封之,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百姓哀之,忌日为之断火,名曰“寒食”,盖清明节前一日是也。 (选自《(万历)灵石县志》,三晋-出卷网-2020年版,有删改) 【材料三】 寒食城东即事 (唐)王维 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绿蒲涵白芷。 溪上人家凡几家,落花半落东流水。 蹴鞠⑤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 少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