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2025年深圳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七) 写好字。(3分) 见字如面,写一笔好字,赏心悦目,让我们一起在文字中徜徉吧…… 本题根据卷面的书写情况评分,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规范、整洁。 导语:深圳美术馆计划开办“当代汉字艺术展”,向市民们征集能彰显文化和艺术的汉字,同学们投票推选出“登”字。对中国人而言,登是一种情结、一种修行。“登”使人们摆脱世俗生活,(1)fǔ kàn世间万象,一时间(2)máo sè顿开。 请你对导语进行评析和完善。(6分) 1.根据导语中的拼音,写出正确的词语。(2分) (1)fǔ kàn( ) (2)máo sè( ) 2.句中“彰显”的词性是 ,“情结”的词性是 。(2分) 3.请将画线句改为一个递进复句。(2分) 第一章 古人谈登高 班级开展“古人谈登高”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24分) 4.同学们对“登”的字形展开讨论,请根据图片和提示,补全对话。(6分) 5.诗人登高常登楼,他们的感情闸门也往往在“登”的一刹那被打开,让人动容。请根据提示,默写古诗文。(6分) 登楼 何处望神州?(1)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爱上层楼,(2)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3) 。(朱敦儒《相见欢》) 一上高城万里愁,(4) 。(许浑《咸阳城东楼》) 登斯楼也,则有(5) ,(6)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6.名著人物也登高,或登山,或登楼。请结合名著内容和选段情节,推测这些“登高者”是谁,并分别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6分) 人物 甲: (1分) 情节 娘子因初到南京,要到外面去看看景致。甲道:“这个使得。”上到山顶,便是一个八角亭子。席摆在亭子上。这日甲大醉了,竟携着娘子的手,出了园门,一手拿着金杯,大笑着,在清凉山冈子上走了一里多路。背后三四个妇女,嘻嘻笑笑跟着。两边看的人目眩神摇,不敢仰视。甲夫妇两个上了轿子去了。 (选自《儒林外史》) 人物 甲: (1分) 性格特点 (1) (2分) 人物 乙: (1分) 情节 乙便上楼来,凭栏举目,喝彩不已。独自一个,一杯两盏,不觉酒涌上来,潸然泪下,临风触目,感恨伤怀。乘其酒兴,磨得墨浓,蘸得笔饱,去那白粉壁上,挥毫便写道: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选自《水浒传》) 人物 乙: (1分) 性格特点 (2) (2分) 7.小深在探究过程中发现,登山的人往往更高兴,而登楼的人则比较悲伤,同学们对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赛。请补充论题和正、反方观点,并选择一方尝试分析原因。(6分) 论题: (1分) 正方观点: (1分) 反方观点: (1分) 选择 方,理由: (3分) 并非局限于登山、登楼。人生之高,亦需攀登!班级开展“古人谈登高”拓展阅读活动,请你参与。(13分)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翁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