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99363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含答案)

日期:2025-05-0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2次 大小:458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学期,期末,专题
  • cover
诗歌鉴赏 (21-22七年级下·河南洛阳·期末)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两个“不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请任选角度,赏析“独怆然而涕下”。 (21-22七年级下·河南郑州·期末)阅读《登幽州台歌》和《泊秦淮》,完成小题。 【甲】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乙】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两首诗都用到了典故:【甲】诗题中有“幽州台”,【乙】诗句中有“后庭花",请分别说出典故的内容及其在诗中有何深意。 4.这两首诗都属于怀古诗,在表达情感上有什么不同? (22-23七年级下·湖北十堰·期末)阅读《望岳》,按要求回答问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下面对杜甫的《望岳》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开篇表明泰山的青色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表现出了泰山雄伟阔大的气势。 B.三、四句中的“割”字,写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使静止的山峰充满了活力。 C.五、六句中“荡胸”和“决眦”将诗人目不转睛、极目仰望的神态写得活灵活现。 D.七、八句表现诗人的登临决心和豪迈气概,是诗人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精神的体现。 6.“望”字可以解释为:①向远处看;②有名望的、受敬仰的。请结合古诗内容及作者情感说说对于诗题《望岳》中的“望”字,你更认可哪种解释。 (22-23七年级下·湖南长沙·期末)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望 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乙】 望 岳① [唐]杜甫 西岳②崚嶒③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车箱④入谷无归路,箭栝⑤通天有一门⑥。 稍待西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注】①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六月。杜甫饱经忧惠终于重返朝廷,却因宰相房琯败绩丧师于陈涛斜之事,被牵连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②西岳:即华山,位于陕西省华阴市。③崚嶒(línɡ cénɡ):形容山势高峻。④车箱:华阴市西南二十五里有车箱谷,深不可测。⑤箭栝(ɡuā):指华山箭栝峰,箭栝原意为“箭的末端”。⑥一门:此处指南天门。 7.下列对乙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紧扣诗题,切合仰望华山之意。“尊”字,写出了华山的崇高、险峻和尊严。 B.颔联通过想象,发出疑问,“安得”二字,既是前行之路艰难的体现,也是诗人困惑之感的体现。 C.颈联写进了车箱谷就不好走回头路,而山峰像通天的箭尾直抵天门,难以登爬,进一步突出了华山的险峻。 D.尾联写诗人想要探寻白帝之居,与甲诗尾联有异曲同工之妙,体现了勇攀高峰的决心。 8.两首《望岳》先后创作于杜甫的青年和中年时期,两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22-23七年级下·山东潍坊·期末)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微雨登城二首·其一 刘敞① 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②闲上倚③城隅。 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 【注释】①刘敞(1019—1068)北宋史学家、经学家、散文家。本诗是作者秋日登城而作。②重楼:层楼。③倚:依凭,依靠。 9.下面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登飞来峰》首句从正面的角度写出了千寻塔的高耸,第二句写作者登上峰顶,耳听着鸡鸣,眼望着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