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99799

第22课 《太空一日》学案(含答案)

日期:2025-05-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14次 大小:4504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2课,太空一日,学案,答案
  • cover
第22课 《太空一日》 (一)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1-17):“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写火箭发射升空时“我”的复杂感受。 第二部分(18-29):“我看到了什么”———写作者在太空中看到祖国的感受以及对战友、亲人的惦念,并强调在太空中看不到长城。 第三部分(29-39):“神秘的敲击声”———写“我”克服“本末倒置”这一错觉的经历及“我”在飞船内听到神秘的敲击声。 第四部分(40-67):“归途如此惊心动魄”———写飞船返回地面的复杂过程及作者由紧张到放心的心路历程。 (二)重点分析 1.“神舟五号”飞船升空时,“我”的心理有哪些变化?写这些变化有什么作用? 2.试分析15段运用的描写方式及其作用。 3.为什么要写在飞船上看不到长城?写这表现了杨利伟的什么精神品质? 4.文章结尾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太空一日(节选) 杨利伟 ①9时整,火箭尾部发出巨大的轰鸣声,数百吨高能燃料开始燃烧,八台发动机同时喷出炽热的火焰,高温高速的气体,几秒钟就把发射台下的上千吨水化为蒸气。 ②火箭起飞了。 ③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 ④开始时飞船缓慢地升起,非常平稳,甚至比电梯还要平稳。我感到压力远不像训练时想象的那么大,心里稍觉释然,全身紧绷的肌肉也渐渐放松下来。 ⑤“逃逸塔分离”“助推器分离”…… ⑥火箭逐渐加速,我感到压力在不断增强。因为这种负荷我在训练时承受过,变化幅度甚至比训练时还小些,所以我身体的感受还挺好,觉得没啥问题。 ⑦但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共振。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 ⑧人体对10赫兹以下的低频振动非常敏感,它会引起人的内脏共振。而这时不单单是低频振动的问题,而且这个新的振动叠加在一个大约6G的负荷上。这种叠加太可怕了,我从来没有进行过这种训练。 ⑨意外出现了。共振以曲线的形式变化着,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无法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⑩当时,我的头脑还非常清醒,以为飞船起飞时就是这样的。其实,起飞阶段发生共振并非正常现象。 那种共振持续26秒钟后,慢慢减轻。我从极度难受的状态中解脱出来,一切不适都不见了,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舒服,如释千钧重负,如同一次重生,我甚至觉得这个过程很耐人寻味。但在痛苦的极点,就在刚才短短一刹那,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飞行回来后我详细描述了这种难受的过程。经过分析研究,工作人员认为,飞船共振主要来自火箭的振动。随后他们改进技术工艺,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神舟六号”飞行时,情况有了很大改善,在后来的航天飞行中再也没出现过。聂海胜说:“我们乘坐的火箭、飞船都非常舒适,几乎感觉不到振动。” 在空中度过那难以承受的26秒钟时,不仅我感觉特别漫长,地面的工作人员也陷入空前的紧张中。因为通过大屏幕,飞船传回来的画面是定格的,我整个人一动不动,眼睛也不眨。大家都担心我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故。 后来,整流罩打开,外面的光线透过舷窗一下子照射进来,阳光很刺眼,我的眼睛忍不住眨了一下。 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这时我第一次向地面报告飞船状态:“‘神舟五号’报告,整流罩打开正常!” 当我返回地球观看这段录像时,我激动得说不出任何话来。 4.从火箭起飞到整流罩打开,飞船出现了哪些状况?杨利伟的身体和心理经历了哪些变化?请根据上文内容填写下表。 升空过程 飞船的状况 身体反应 心理感受 火箭起飞 缓慢地升起,非常平稳 (1) 心里稍觉释然 逃逸塔分离,助推器分离 逐渐加速 压力不断增强,身体感受还挺好 觉得没啥问题 上升到三四十公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