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00726

7.1《短歌行》课件 (共20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05-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1次 大小:31259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4-2025,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教学目标: 1.诵读全诗,感受四言诗的魅力;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涵。 2.走进文本,探寻诗境,赏析营造诗境的写作手法。 3.把握诗情,体会作者心怀天下、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作者简介 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建安元年“挟天子以令诸侯”,封为丞相、魏王。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世称“魏武帝”。 在文学上的成就: 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诗歌风格:慷慨悲凉 诗歌分类:①反映汉末动乱的现实 如:《蒿里行》 ②抒发个人政治理想和抱负。《龟虽寿》、《观沧海》 “曹 操之最” 政治上最得意的一笔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军事上最成功的一仗是:官渡之战; 失败得最惨的一次是:赤壁之战; 最受肯定的是:他的才略; 最受指责的是:他的人品; 最有争议的是:他的历史功过; 最没有争议的是:他的文学成就。 解题 汉乐府曲调名。 本诗用的是汉乐府的旧题,即运用乐府旧曲来补作新词。“乐府”有“长歌”“短歌”之分,其长短的区别不在于篇幅的长短,也不在于句式的长短,而在于歌声的长短。本诗是曹操用旧题写的新词。 “短歌行”与“长歌行”的区别——— 长歌的特点:热烈奔放。 短歌的特点:节奏短促,低音短唱,抒发内心忧愁苦闷。 文学知识之“建安文学与建安风骨” 建安文学指汉末建安至魏初的文学,以诗歌成就最高。代表作家:“三曹”“建安七子”和蔡琰。 “三曹” (曹操、曹丕、曹植) “七子” (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祯) 上联:三国三曹三父子 下联:一歌一赋一诗书 横批:建安风骨 (歌:曹操的《短歌行》,赋:曹植的《洛神赋》,诗:曹植的《七步诗》,书:曹丕的《与吴质书》) 建安诗人大都经历了汉末的离乱,所作诗歌主要是因事而发,悲壮慷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内容或反映社会的动乱,或抒发国家统一及个人建功立业的抱负,具有“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这一独特的风格使得它被后世称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写作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又在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并征服乌桓,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兵临赤壁城下,想要一举扫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当时曹操已经54岁,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在大战前夕,酒宴众文武,饮至半夜,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感此情景,慷慨而歌,作此《短歌行》。 1.朗读全诗,用“/”划分朗读节奏,用“--”标出这首诗的韵脚,并说说这首诗的押韵特点。 短歌行(其一)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明确 ——— 四言诗朗诵节奏:四言诗一般采用“二二拍”的节奏,两两组合,在中间停顿。 押韵特点:①不是一韵到底,而是以四句为一组,每四句一换韵;②每一组基本上第一、二、四句押相同或相似的韵,第三句不押。 整体感知,正音通义: 梳理文意,掌握重要的文言词语: 文言实词“当” (1)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姚鼐《登泰山记》) (2)前有大蛇当径。《汉书·高帝纪上》 (3)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班固《苏武传》) (4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