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01093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期末备考复习:第18课 《井冈翠竹》(学案含答案)

日期:2025-05-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29次 大小:4041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4-2025,18课,答案,学案,井冈翠竹,学年
  • cover
第18课 《井冈翠竹》 作者简介 作者:袁鹰(1924—2023),原名田钟洛,江苏淮安人,作家。其代表作有《井冈翠竹》《小站》《渡口》《白杨》等。他的散文题材广泛,视野开阔。他善于以抒情、议论的手法和排句、叠句的形式渲染气氛、突出主题,使作品诗意盎然。 创作背景 1960年,袁鹰怀着崇敬与虔诚的心情前往井冈山,探寻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的痕迹。当时,新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需要从革命先辈的事迹与精神中汲取力量。袁鹰在井冈山看到漫山遍野、郁郁葱葱的毛竹,这些竹子在革命战争年代曾发挥过重要作用,同时也见证了井冈山的发展变迁。于是,他有感而发,创作了《井冈翠竹》这篇散文,通过对井冈翠竹的赞美,歌颂井冈山人民的革命精神,激励人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奋勇前行 。 文章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① - ②节) 开篇点题,引出对井冈翠竹的描写。先从远处写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毛竹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的整体景象,再从近处细致描绘毛竹的不同形态,有的修直挺拔像岗哨,有的密密麻麻似奇兵,还有的新竹亭亭玉立,展现出井冈翠竹的独特风姿,引发读者对井冈翠竹的关注与好奇 。 第二部分(第③ - ⑦节) 回顾历史,阐述井冈翠竹在革命战争年代的重要作用。通过列举用毛竹搭帐篷、做梭镖、当罐盛水蒸饭、做扁担吹火筒,以及在黄洋界和八面山摆竹钉阵击退白匪等事例,突出毛竹在革命过程中与红军战士紧密相连,为保卫红色政权立下赫赫战功,体现出井冈山人民利用毛竹顽强抵抗敌人的智慧与英勇无畏的精神 。 第三部分(第⑧ - ⑨节) 描写井冈山换了人间后,毛竹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贡献。讲述井冈山建设者为将毛竹运下山绞尽脑汁,修建竹滑道、水滑道,克服重重困难,将一百多万根毛竹送往全国各地,用于工厂矿山、高楼大厦等建设,展现出井冈山人民为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奉献的热情与干劲 。 第四部分(第⑩节) 总结全文,升华主题。高度赞美井冈翠竹,称其为革命的竹子,它不仅在过去为革命建立功勋,现在和将来还将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继续奉献一切。毛竹风吹雨打不改色,刀砍火烧不低头的特性,象征着英雄的井冈山人以及亿万中国人民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和伟大的革命精神 。 重点分析 文章开头对井冈翠竹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作者是如何将井冈翠竹与革命精神联系起来的 作者通过叙述井冈翠竹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具体用途及经历,将其与革命精神紧密相连。在革命战争时期,毛竹被用于搭建帐篷、制作武器、运输物资等,帮助红军战士克服重重困难,坚守革命阵地,它是革命斗争的有力见证者与参与者,体现出井冈山人民坚韧不拔、勇敢抗争的革命精神。例如竹钉阵击退白匪,展现出人民利用毛竹的智慧与勇气。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井冈山人民想尽办法将毛竹运往全国各地,支援建设,体现出他们无私奉献、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毛竹本身在恶劣环境中依然顽强生长,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这种特性也象征着革命精神的坚韧不屈、永不磨灭 。 文中多次引用诗句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有什么深刻含义 诗句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在文中多次引用,具有深刻含义。从毛竹的生长角度看,它生动地描绘出毛竹强大的生命力,即便经历血雨腥风、刀砍火烧,只要春天来临,依然能漫山遍野地生长,展现出毛竹顽强的再生能力。从象征意义层面分析,它象征着井冈山人民和革命力量如同毛竹一般,无论遭受多少艰难困苦与残酷镇压,都不会被彻底消灭,总会在合适的时机重新焕发生机,蓬勃发展。同时,也表达了对革命事业必将取得最终胜利的坚定信念,激励着人们在面对困难时要像毛竹一样,保持顽强的斗志和不屈的精神 。 井冈山的翠竹啊!去吧,去吧,快快地去吧!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