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02020

古诗词诵读《念奴娇 过洞庭》课件(共22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05-0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8次 大小:1222679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古诗词,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与天地万物忘我相拥 ———张孝祥《念奴娇 过洞庭》 学习目标 1.炼字析句,体会古代诗词语言凝练而又意蕴丰富的特点。 2.学习本词物境与心境高度融合、自然美与人格美浑然一体的艺术特色。 3.通过诵读,感受洞庭秋月之美景,“心会”词中恢宏的意境,体会词人高洁的人格。 4.感受词人与天地万物忘我相拥的旷达胸怀和超脱的人生观。 导入 清风明月,未能融化山顶的冰雪;徘徊在山岭之间,心如镜花水月;浩瀚星空的夜,取一杯江水和天空对饮。举杯高歌,敬一杯往事,更待何时?有这样一个人,在路过洞庭湖时,邀万象为宾客,与天地万物来了一场忘我相拥。 写作背景 张孝祥从初登政治舞台起,就鲜明地站在主战派一边,为民族英雄岳飞辩冤,积极主张收复中原,反对屈辱的”议和”,曾两度被朝中投降派弹劾罢职。乾道二年八月,他罢官北归,路过洞庭湖,写下这首著名词篇。借洞庭夜月之景,抒发了作者的高洁忠贞和豪迈气概。时年34岁。 在写作此词的同时,作者还写了一篇小品文《观月记》,记载了这次夜游的经过。 听诵读,初感知 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yì)/西江,细斟(zhēn)/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解题: 《念奴娇·过洞庭》 ①念奴娇:词牌名。 ②过:经过,途经。 ③洞庭:洞庭湖。古称云梦、九江和重湖。南纳四水汇入,北与长江相连。古代文人游学、就任、流放、贬谪、漂泊多经过或逗留于此处,均留下诗词文赋,为洞庭湖积淀了深层的文化内涵。 上阕 着重写景,景中寓情 下阕 着重写情,融情于景 一、赏天地万物之景 1.听完了《念奴娇 过洞庭》的歌曲和诵读后,你感觉这首词的词风是豪放的还是婉约的?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豪放 要区分诗词是豪放还是婉约风格,离不开对景与情的分析。 豪放派诗词的写景特征:常常以宏大的自然景观为背景,如高山、大海、长河等,通过这些壮丽的景致来衬托诗人的胸怀和抱负。 抒情特征:豪放派诗词中的抒情往往与诗人的政治理想、人生哲学紧密相连。诗人通过表达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传达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2.词人来到洞庭湖,看到了哪些壮丽景致?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3.既然是强调洞庭湖的平静,可否把“风色”改为“风声”? 平静 开阔 澄澈 不可以。从音韵上讲,《念奴娇》这个词牌的句尾韵字都是仄声。 从词义上讲,无“风声”为“安静”,无“风色”不但“安静”而且“洁净”,不仅含义更丰富,而且与后面的语句所体现的素净、澄澈相呼应。 4.“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这三句交代了什么内容?有何作用? “洞庭青草”:点出地点,照应题目(过洞庭); “近中秋”:点出时间,秋天秋高气爽; “更无一点风色”:点明风平浪静的环境氛围。 5.“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这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玉鉴:玉镜 琼田:玉田 形容湖水的明净光洁 三万顷 一叶扁舟 说明湖面的广阔 比喻 夸张对比 在一大一小的对比中,展示出洞庭湖的浩渺和开阔,也衬托出词人的豪迈气概。 6.如果把“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的“着”字改成“驾”或“飘”字,你觉得哪个好?为什么? ①“玉鉴琼田三万顷,驾我扁舟一叶” ②“玉鉴琼田三万顷,飘我扁舟一叶” ③“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驾”显得有目的性,有一种赶路的急迫感。 “飘”虽然更随性,但是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