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03518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教学课件(共28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日期:2025-05-2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4次 大小:757173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历史,社会,制度,国家,必修,选择性
  • cover
(课件网) 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华民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 1912年 一、中华民国的政治制度 (一)临时政府时期的政治制度 (二)北洋军阀政府时期的政治制度 (三)南京政府时期的政治制度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二、中共在根据地和解放时期的政治制度 (一)根本政治制度 (二)基本政治制度 “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的统治,揭开了民主共和的新一页。从此,中国不再被称为‘帝国’,而称为‘民国’。由‘帝’而‘民’,标示着国家性质以及人民地位的变化。 —杨天石《帝制的终结》 1、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一)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 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经由各省代表团议决,由本总统颁行。 ———孙中山《关于中华民国改用阳历的通电》 ◎孙中山就任仪式油画 速读P14,简述中国近代的“共和制”是怎么建立的 (1)建立共和政体: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正式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在中国的诞生。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制政府 ◎五色旗 孙中山于1912年1月1日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五色旗为国旗,改用阳历,以中华民国纪年,1912年为民国元年。 1912.1-4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第一章“总纲”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二章“人民”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人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 第三章“参议院”规定:“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四章“临时大总统副总统”规定:“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六章“法院”规定:“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第五章“国务员”规定:“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①主权在民 ②平等自由 ③三权分立 ④责任内阁制 (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阅读材料,《临时约法》体现了哪些原则?出于什么目的?如何评价这份文件? 目的:为了防止袁世凯专权,维护共和制度 评价: ①积极: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②消极:存在“因人设法”的局限;职权不明,未能真正限制袁世凯权力;导致政争不断、政局动荡。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2、北洋政府时期 北洋时期政党政治的建立与崩溃 1913年二次革命 1913年春 宋教仁案 1912.8国民党建立 1913年初国民党大选获胜 壹 叁 贰 肆 ◎宋教仁 1915年袁世凯称帝 1914年1月,袁世凯解散国民党和国会,政党政治名存实亡 1914年5月公布《中华民国约法》,“大总统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 1915-1916 护国运动 1916年3月袁世凯取消帝制 1916年6月袁世凯病逝 北洋军阀混战 ◎袁世凯 民主共和 受到极大冲击 1912-1928.6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民国初期政党政治的尝试为什么不能成功? 封建传统的漫长和封建经济结构的牢固以及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封建地主势力的强大,资本主义发展的艰难和资产阶级力量的软弱以及资产阶级政党“不知道政党政治、政党内阁的背后还要有民众站在它的后面去拥护它”,是民初政党政治失败的主要原因。 ———谢俊美《政治制度与近代中国》 封建力量根深蒂固,资产阶级力量薄弱 国民缺乏参政素养(或政党政治缺乏群众基础) 2、北洋政府时期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各派军阀、各个政党都是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没有想到国家和人民。没有为国家谋统一的诚心,都是为了保固各人自己的地盘势力计。由于各方相互斗争,以至于诉诸武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