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03744

基本营养物质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09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53次 大小:96129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基本,营养,物质,教学设计
  • cover
教学设计 课题 基本营养物质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内容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必修第二册第七章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第一课时的内容。教材先介绍这三类物质中学生最熟悉的糖类,从组成的角度对其进行分类,通过表格加以呈现,再以葡萄糖为例介绍单糖的性质。葡萄糖的结构与小分子有机物相比较为复杂,教材给出结构简式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此产生直观认识,程度较好的学生可以从碳骨架和官能团这两个视角继续深入分析。但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并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实际认识水平,教材此处没有继续深入,而是通过接下来的实验直接介绍葡萄糖的特征反应,不涉及具体反应原理和化学方程式:二糖和多糖则主要介绍其生理作用和工业应用,其中包含了水解反应和利用生物质生产燃料乙醇的反应。本课时内容设计:本课承载的价值:1.糖类有机物是重要的营养物质,与生命活动密切相关,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体现有机化学的应用价值。2. 本课有助于学生形成对糖类更为完整、全面的认识、为化学选择性必修模块内容的学习做好准备。3.发展“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学科核心素养。4.通过糖类的学习进一步体会认识有机物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学习者分析 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糖类、蛋白质和油脂是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在本章前几节的内容中学生已经认识了烷烃的结构,乙烯、乙醇、乙酸的结构和性质。认识了有机物类别和官能团(了解典型代表物)的概念,因此,可以从分子结构或官能团的角度重新认识糖类。此外,经过适当的引导,学生便可形成学习有机物的基本模式,即“来源-结构-性质-用———,能够有效地发展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学科核心素养。但学生对糖类的概念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糖类的反应不系统,学生的探究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类比推理能力还有待提高。 学习目标确定 通过葡萄糖和淀粉的组成、结构和性质,认识糖类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并能根据糖类物质的主要性质进行简单说明。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糖类组成的特点和主要性质。难点:葡萄糖结构与性质关系。 学习评价设计 1. 诊断学生是否理解糖类的组成和分类,发展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的学科核心素养。2. 诊断学生从分子水平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3. 诊断学生通过葡萄糖的性质实验从分子结构或官能团的角度分析该反应。学生形成学习有机物的基本模式,即“来源-结构-性质-用———,能够有效地发展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学科核心素养。4. 诊断学生是否理解认识淀粉的检验和水解。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学科核心素养和“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学科核心素养。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基本营养物质教师活动1导入:观看视频十大营养物质回忆日常菜谱中有哪些人体所需基本营养物质?常见的糖类物质有哪些?媒体展示2.糖类的来源是什么,自然界中有哪些糖类物质?学生活动1学生思考回答:人体所需基本营养物质:糖类、油脂、蛋白质常见糖类:白砂糖、蔗糖、乳糖、果糖、等学生阅读并回答: 必修二第P83页第一、二自然段设计意图说明:通过贴近实际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通过举例生活中的营养物质回忆所学内容进行归类。环节二: 糖类的组成和分类教师活动2引导学生阅读分析表格信息内容并提问。1.糖类分为哪几类?2.分子组成上有什么特点?3.表7-3依据什么分类的呢?4.通过所学知识如何正确理解碳水化合物的概念 学生活动2阅读: 表7-3常见的糖类物质并思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