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2025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 一、(22分) 1.(7分)根据语境完成题目。 ①人创造工具,人从来不是工具。②面对机器的高效,面对AI的全能,生命的价值与尊严所以存在,仅仅因为我们是人———因生活而 jiān忍顽强的人,因梦想而起舞燃烧的人,因相信而赤诚勇敢的人,因 而舍身忘我的人。③用你的活法定义世界的算法,将你的真实模样汇成世界的真相。④真正点亮黑夜的并不只有太阳,还有内心的火、眼中的光。 ———摘自《南方周末 2025新年献词》 (1)看拼音写汉字。 jiān 忍顽强 (2)给加点字注音。 模样 (3)语段中横线处所用词语,最恰当的是 A.愿望 B.奉献 C.利益 D.挚爱 (4)从语段中摘录一句作为修辞应用的典型例子,你选哪一句?为什么? 我选第 句(填序号),理由是 。 2.(4分)【古诗辑录】根据提示填写诗句。 (1)含“山”的诗句。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翁卷《乡村四月》) ①会当凌绝顶, 。 (杜甫《望岳》) ② ,立根原在破岩中。 (郑燮《竹石》) (2)含谐音字的诗句。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 ③渭城朝雨浥轻尘,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④ ,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3.(3分)【诗画相生】仿照图1,为图2配诗并写明出处。 ① ② 4.(3分)【方法探索】小联借助 AI 学习诗歌。你依据下图 DeepSeek 的思考过程,推测小联发出的指令: 。 已深度思考(用时23秒) 嗯,这个问题需要结合具体诗句分析。首先,我得回忆一下常见的含有这两个意象的诗句,然后分析它们通常表达的情感。 “月”在古诗里很常见,可能象征思乡、团圆、孤独或者时间流逝。比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明显是思乡。还有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表达的是对远方亲友的思念。另外,苏轼的“明月几时有”也是怀人和对人生的感慨。可能还要考虑不同的形态,比如残月、满月,情感可能不同。 然后是“雁”,通常和书信、离别、思乡有关。比如王湾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用雁来传递家书。李清照的“雁过也,正伤心”表达孤独和愁绪。还有范仲淹的“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可能和边塞的凄凉有关。雁的迁徙特性常被用来表达漂泊或归乡的渴望。 5.(5分)【诗词寄语】中考将至,面对学业压力,你写一段话,为我们自己鼓劲加油。(80字以内,至少引用一句古诗) 二、(46分) 6.(12分)古诗文阅读。 爽籁亭记 [明]袁中道① 玉泉初如溅珠,注为修渠,至此忽有大石横峙,去地丈余,邮②泉而下,忽落地作大声,闻数里。予来山中,常爱听之。 予初至也,气浮意嚣,耳与泉不深入,风柯谷鸟,犹得而乱之。及瞑而息焉,收吾视、返吾听,万缘俱却,而后泉之变态百出。初如哀松碎玉,已如鹍弦铁拨,已如疾雷震霆,摇荡川岳。故予神愈静,则泉愈喧也。泉之喧者,入吾耳而注吾心,萧然泠然,浣濯肺腑,疏瀹③尘垢。故泉愈喧,则吾神愈静也。 故予居此数月,无日不听泉。初曦落照往焉,惟长夏亭午,不胜烁也,则暂去之矣;斜风细雨往焉,惟滂沱淋漓,偃盖之松不能蔽也,则暂去之矣。暂去之而予心皇皇然若有失也。乃结茅为亭于泉上,亭成而叹曰:是骄阳之所不能驱、猛雨之所不能逐也!与明月而偕来,逐梦寐而不舍。始知八音④外,别有泉音一部。予何幸而得有之,岂非天所以赉⑤予者欤?于是穷日夜不舍,而字之曰“爽籁”云。 (选自袁中道《珂雪斋集》,上海古籍-出卷网-,1989年1月版) 【注释】①袁中道,明代文学家,好读老庄之书。老庄思想的核心是主张“道法自然”,又提出“清静无为”的处世态度。②邮:传递。③疏瀹(yuè):洗涤。④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