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 化学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全卷总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领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分别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同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对应的试卷类型信息点(A或B)。 3.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Zn-65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8分) 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计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和应用物质方面有着光辉灿烂的文明史。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 B.烧制陶瓷 C.百炼成钢 D.甲骨刻字 A. A B. B C. C D. D 2. 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 焙制面包时加入小苏打做发酵粉 B. 农业上常用烧碱改良酸性土壤 C. 电解水实验中,负极产生的气体可以燃烧 D. 燃着的酒精灯被碰倒着火,可用湿抹布盖灭 3. 物质由元素组成,下列物质中含有三种元素的是 A 高锰酸钾 B. 水银 C. 干冰 D. 生石灰 4. 下列“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操作不规范的是 A. 称量 B. 溶解 C. 过滤 D. 蒸发 5. 在日常生活中,氮气具有广泛的用途。豆科植物可利用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氨气,从而被植物吸收。相关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B. 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7∶3 C. 反应生成的丁和戊的分子个数比为3∶4 D. 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有3种氧化物 6. 对下列化学用语中“2”所表示的意义理解正确的是 A. 2N中“2”表示两个氮元素 B. 2CO中“2”表示两个一氧化碳分子 C. H2中“2”表示2个氢原子 D. 中“2”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 7. 木块在NaNO3溶液中排开液体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15℃→25℃过程中,NaNO3溶液的密度逐渐增大 B. 15℃→35℃过程中,Na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 15℃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小 D. 若向图中35℃时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aNO3固体,则木块一定会上浮 8. 分析、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则5g碳和5g氧气反应生成10g二氧化碳 B. 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则盐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C. 在常温下,碱性溶液的pH大于7,则pH大于7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D. 元素的化学性质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则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粒子对应的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9. 向盛有一定质量固体的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烧杯中固体的质量随加入溶液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所取固体的质量为 B. 稀盐酸与充分反应后稀盐酸有剩余 C. 过程中溶液蓝色逐渐变浅 D. 过程中溶液中氯化铜的质量逐渐减小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42分) 二、填空及简答题(共6小题,计24分)。 10. 二十四节气与农耕生产息息相关,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 (1)春分———草长莺飞,菜花飘香。从微观的角度分析,能闻到菜花香的可能原因为_____。 (2)夏至———夏至杨梅满山红,小暑杨梅要出虫。杨梅中含有丰富的钙、磷、铁等元素,人体缺乏铁元素会引起_____。 (3)小满———小满不满,麦有一险。为促进小麦生长,需追施肥料。下列属于复合肥的是_____(填字母)。 A. 尿素CO(NH2)2 B. 碳酸氢铵NH4HCO3 C. 硫酸钾K2SO4 D. 硝酸钾KNO3 11. 2025年3月,“体重管理”成为两会热词。为贯彻落实《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陕西多地医院设立的体重管理门诊已经陆续开诊。据了解,适量运动和科学健康的饮食都利于有效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