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州市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检测 九年级化学试题 说明: 1.本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II卷(8页),答题卡(4页),共12页。 2.考试时间为60分钟,全卷满分100分。 3.考试开始前先在答题卡上填上学校、姓名、准考证号等相应的内容。 4.从第I卷各小题答案选项中选择正确的答案编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答在试卷上无效;第II卷必须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答在答题卡上。 5.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第I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醉翁亭记》主要描写了滁州一带自然景物以及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其中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 水声漏漏 B. 水落石出 C. 酿泉为酒 D. 临溪而渔 2. 《傅鹑觚集·太子少傅箴》中写道“夫金木无常,方园应行,亦有隐括,习与性行。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里的“朱”是指HgS,HgS属于下列物质分类中的 A. 混合物 B. 氧化物 C. 化合物 D. 单质 3. 科学家对人类文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有关选项不正确的是 A. 张青莲主持测定某些相对原子质量 B. 闵恩泽研发多种石油化工生产的催化剂 C. 徐光宪提出稀土分离技术 D. 门捷列夫发现质量守恒定律 4. 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取用药品 B. 闻气体气味 C. 干燥氧气 D. 测定溶液的pH 5. 化州笪桥黄瓜干,是把当地种植的黄瓜经过细致加工腌制而成,色泽金黄,鲜脆可口,久贮不坏。从科学角度分析,新鲜采摘的黄瓜富含的营养元素是 A. 无机盐 B. 维生素 C. 蛋白质 D. 油脂 自动消防喷淋头是现代建筑中重要的消防设施。当环境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喷淋头内的热敏物质会发生变化,进而使喷头喷水灭火。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6. 消防自动感温喷淋头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玻璃球胀坏的原因是温度升高,导致丙三醇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B. 热敏玻璃球能将外界的热量迅速传递给丙三醇连接消防供水管 C. 日常生活中应避免热源靠近自动感温喷淋头 D. 喷水灭火的原理是水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7. 已知喷淋头内填充的一种常见物质是丙三醇,关于丙三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丙三醇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B. 丙三醇中含有氧元素,属于氧化物 C. 丙三醇由3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 D. 丙三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8.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蒋争凡教授研究组发现,锰离子是细胞内天然免疫激活剂和警报素。锰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锰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属于金属元素 B. 锰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5 C. 在化学反应中,锰原子易得到电子 D. 锰元素在人体中含量小于,属于微量元素 9. 在细菌作用下,用氨处理含甲醇的工业废水,使其变为无毒的氮气和二氧化碳,从而消除对环境的污染,有关的反应为:6NH3+5CH3OH+12B═3N2+5CO2+19H2O;上述反应中B物质的化学式为( ) A. H2 B. O2 C. NO D. CO 10. 15℃时,分别向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50克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使其充分溶解,可观察到如图1所示的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为a B. 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 15℃时,A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为150g D. 将A、B烧杯升温至20℃时,甲、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11. 金刚石“对顶砧”技术可“点水成冰”。在常温极高压条件下,水可形成密度更大的冰,原理如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金刚石由原子构成 B. 过程中金刚石转化成了石墨 C. “热冰”和水所含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D. 水转化为“热冰”过程中分子间隔变小 12. 如图是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的微观反应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 过程实现了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转化 C. 反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