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阶段重点突破练(四) 专题 氮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7 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3·青岛高一测试)下列关于氮及其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吸收空气中氮气的过程是物理变化 B.氨易液化,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可用作制冷剂 C.氮氧化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酸雨和雾霾的一个重要原因 D.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如草木灰等混合使用 A 解析 豆科植物通过根瘤菌吸收空气中的氮气,该过程氮元素由游离态转化为化合态,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A错误;氨易液化,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可用作制冷剂,故B正确;氮氧化物是形成雾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也可造成水体污染,故C正确;硝酸铵、碳酸氢铵是铵态氮肥,草木灰属于碱性物质,铵态氮肥能与碱性物质反应生成氨气,降低肥效,所以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故D正确。 2.(2023·深圳外国语学校高一调研)自然界中氮的部分循环过程如下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过程①和过程②均属于自然固氮 B.X转化为Y的反应原子利用率为100% C.N转化为NH3或M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若为硫循环,X在空气中点燃可得Y B 解析 ①是人工固氮,②不是氮单质变为氮的化合物,不是固氮过程,A错误;根据循环图可知X为NO,Y为NO2,2NO+O2===2NO2,原子利用率为100%,B正确;N是铵盐,与NH3中N均显-3价,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错误;若为硫循环,X (SO2)不能在空气中点燃得Y(SO3),D错误。 3.关于氮及其化合物的变化关系图如下: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上述所有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B.步骤①②③是工业生产硝酸的主要途径 C.NH3可与NO反应实现NH3→N2的转化 D.反应③中每生成1 mol HNO3就有33.6 L NO2完全反应 D 解析 A.上述所有反应都有化合价的变化,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正确;B.工业生产硝酸:氨气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氧化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故B正确;C.由化合价分析,符合“归中”规律,故C正确;D.无条件(标准状况下),无法计算NO2的体积,故D错误。 4.如图所示,夹子开始处于关闭状态,将液体A滴入试管②与气体B充分反应,打开夹子,发现试管①内的水立刻沸腾了。则液体A和气体B的组合不可能是下列的( ) A.亚硫酸钠溶液、氯气 B.水、二氧化氮 C.水、一氧化氮 D.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 解析 ①中水沸腾说明①中气体压强减小,在C项中水与NO不反应,不能使气体压强减小。 C 5.(2023·江苏卷)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具有重要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B 6.一定温度下有关物质的转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7.木炭与浓硫酸共热产生的气体X和铜与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Y同时通入盛有足量BaCl2溶液的洗气瓶中,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BaCO3 B.Z导管出来的气体中无CO2 C.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BaSO4 D.Z导管口不会有红棕色气体出现 C 解析 气体X的成分为CO2和SO2,气体Y为NO2,同时通入足量BaCl2溶液中,NO2溶于水生成HNO3和NO,HNO3会将SO2(或H2SO3,SO2溶于水生成H2SO3)氧化成H2SO4,H2SO4与BaCl2反应生成BaSO4沉淀,NO气体在导管口遇O2变成NO2(红棕色);CO2气体与BaCl2不反应,故从Z导管出来的气体中含有CO2。 8.下列装置用于实验室制NO2并回收硝酸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装置甲制取NO2 B.用装置乙除NO2中混有的少量HNO3 C.用装置丙收集NO2 D.用装置丁蒸干Cu(NO3)2溶液制备Cu(NO3)2·6H2O C 解析 稀硝酸和铜反应生成NO,不能生成NO2,A项错误;NO2溶于水生成HNO3和NO,且HNO3会和NaHCO3反应生成CO2,B项错误;NO2的密度大于空气,且不和空气中的成分反应,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项正确;蒸干溶液会导致结晶水合物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