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09308

江苏省高邮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05-0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3次 大小:3721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江苏省,高邮市,邮市,2024-2025,学年,高二
  • cover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学情调研测试 语文试题 2025.04 一、现代文阅读(27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4题。 材料一: 沈从文1934年创作的《边城》,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这部作品以湘西边陲小镇茶峒为背景,通过翠翠与傩送、天保兄弟之间纯真而忧伤的爱情故事,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乡土世界。然而,这个看似宁静祥和的边城世界,实则蕴含着沈从文对现代文明的深刻反思。 《边城》中的湘西世界是沈从文精心构筑的“人性的希腊小庙”。在这个空间里,最能向我们展示的是在湘西这个美好的世界中人性的美好和人际关系的和谐:老船夫五十年如一日地坚守渡口,分文不取;商贩们诚信交易,童叟无欺;军人重义轻利,保持着古朴的道德观念。这种生活状态体现了沈从文对理想人性的追求,正如他在《习作选集代序》中所言:“我只想造希腊小庙……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这种人性美在某种程度上是与当时的社会和世界所格格不入的,也因此,许多人都认为沈从文先生所构建的湘西世界又是一个“桃花源”,是一个乌托邦,并且是沈从文先生一种逃避社会只会写粉红故事的一种形式。所以,这种对纯真人性的讴歌,恰恰构成了对现代社会中人性异化的隐性批判。 《边城》以两个青年的爱情为主线,贯穿了沅水边小山城茶峒里的种种人事。在村庄里,有秀丽的山光水色、安静的白塔翠竹、淳朴的风俗人情、纯真无邪的爱情,这是一片不受世俗污染的净土。然而,这温暖唯美的作品背后,却“隐伏着作者的很深的悲剧感”,处处弥漫着淡淡的忧愁和伤感,有着深刻的悲剧内蕴。 这种悲剧意蕴不仅体现在爱情故事的未完成性上,更深刻地表现为传统价值体系在现代性冲击下的脆弱性。天保的意外溺亡、傩送的负气出走、老船夫的猝然离世,以及翠翠无望的等待,这一系列情节都暗示着这个封闭的乡土世界终将被现代性浪潮所吞噬的命运。沈从文以诗意的笔触描绘的这个“边城”,实际上是一个正在消逝的世界,它的美好恰恰反衬出现代文明的某种缺失。 从叙事艺术来看,《边城》采用了双重叙事视角:一方面是抒情化的客观叙述,另一方面是通过人物视角展开的主观感受。这种叙事策略使作品既保持了审美距离,又充满情感温度。沈从文运用湘西特有的自然意象———白塔、溪流、渡船、虎耳草等,构建了一个富有象征意味的艺术世界。这些意象不仅是环境的组成部分,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 《边城》的深层意义在于其展现的现代性困境:在传统与现代的夹缝中,人类如何安放自己的灵魂?这个问题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显得尤为迫切。沈从文通过这个看似简单的爱情故事,实际上探讨的是整个人类面临的生存困境和文化选择。 (摘编自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版,北京大学-出卷网-,有删改) 材料二: 沈从文的《边城》不仅是一部描写湘西风土人情的乡土小说,更是一部蕴含深刻生态意识和生命伦理的哲理作品。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当代社会,重读《边城》能够为我们提供宝贵的精神资源和思想启示。 《边城》中的自然环境不是简单的故事背景,而是具有独立审美价值和伦理意义的生命主体。白塔、溪流、渡船、竹林等自然意象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人物在这个系统中生活、思考、感受。翠翠与自然的关系尤为密切:“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这种描写表明,在沈从文看来,人的性格养成与自然环境密不可分,体现了深刻的生态整体观。 小说中人物的生活方式体现了朴素的可持续理念。老船夫的摆渡服务遵循着“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的原则;茶峒人的交易方式保持着“要买就买,不买就算”的随意态度;村民的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