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09897

4.2 土壤的结构和质地 第三课时(教案 分栏式)

日期:2025-05-06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3次 大小:6560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土壤,结构,质地,第三,课时,教案
  • cover
课时计划 课题 第一节 土壤的结构和质地 课时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目标类型/目标行为10.地球系统 10.3岩石和土壤7~9年级:⑤知道土壤有不同的质地和结构,不同的土壤适合不同的植物生长,植被对土壤有保护作用。 科学观念:能通过活动理解土壤的组成成分,掌握土壤的分类标准。 科学思维:通过比较砂土类、黏土类、壤土类三种土壤的质地,归纳最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性状。 探究实践: 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土壤,并通过实验测定土壤的物理性质(如保水性、透气性)。 态度责任: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珍惜土地资源的意识。 以上目标依据《学科课程标准》第 页 第 行 学情分析 通过之前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已经知道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但对于土壤的种类、成分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了解不多。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简单的实验来理解土壤的特性,但在土壤结构和质地的分析与归纳上有些欠缺。 学生对动手实验和户外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你分析一下哪些学生的原有知识不能支撑这堂课的学习? 课程内容分析 课表解读/教材分析/支持性材料 教材首先介绍几种常见的土壤结构,特别是团粒结构,而土壤结构由矿物质颗粒的大小所决定;再由土壤颗粒的分类,引出土壤的分类,然后提出了三类土壤的质地,最后在三类土壤性状的比较中得出了最适宜大部分植物生长的土壤———壤土类土壤的结构特征。上述知识的呈现更多地建立在实验和活动等直观体验的基础上。因此,本节教学内容实际上是从土壤的物质组成出发,逐渐过渡到各种土壤与植物生长相关的性能,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① 创设情境,设疑铺垫 学习活动 准备几份不同类型的土壤样本(砂 教学活动 有一位农民伯伯发现他的田地里 质土、黏质土、壤土等),放在透明容器或袋 庄稼长势不好,他想知道原因,于是找到了 子里。让学生观察这些土壤的颜色、颗粒大 一位农业专家。专家告诉他,问题出在土壤 小、湿润程度等。 的结构上。这是怎么回事呢 询问学生是否注意到这些土壤有什么区别。 过程诊断 通过故事及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如土壤结构为什么会有所不同),微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逐步引导学生思考土壤结构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学校任务② 砂粒、黏粒的渗水实验 学习活动 三种颗粒的粒径大小(教材第150 教学活动 土壤结构类型。 页表4.2-1)。 土壤主要是由矿物质、腐殖质、水和空气等 ①取砂粒和黏粒少许,用大拇指和食指蘸一 物质组成的,它们彼此间是通过相互影响、 些砂粒和黏粒,你能感觉出它们的不同吗 相互联系而成为一个整体的,这个整体就是 ②取2只漏斗,在漏斗口里放一些脱脂棉 土壤。从系统论来看,土壤是一个系统。在 花。在漏斗A中放一些砂粒,在漏斗B中放 这个系统中,土壤的矿物质颗粒大小是影响 一些黏粒。将漏斗分别搁在锥形瓶上,往每 土壤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个漏斗中倒50mL水。观察2只漏斗内水渗 装有砂粒的漏斗会渗出较多的水分,而粉砂 到下面锥形瓶内水量的多少。 粒的渗水性则介于砂粒和黏粒之间。 过程诊断 让学生通过触觉,以及不同颗粒分别堆积在一起所产生的不同保水和通气性能来识别和区分它们。因为黏粒最小,如果它们堆积在一起,这个“群体”的颗粒问空隙最小,结构最致密,保水性能就最好,通气性能就最差(保水和通气性能总是此消彼长的)。 结合画图可更直观地呈现颗粒的大小和间隙的关系, 也可让学生类比想象一下米粒团和米粉之间的区别。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③ 土壤的分类 学习活动 从三类土壤的主要成分和三种土 教学活动 引导学生进行“结构比较” 壤颗粒的性能上解释三种土壤的基本性状。 可以以壤土类土壤为“标准—壤土类土壤中 在“土壤的分类”教学中,必须注重三类 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