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 4月 21 日 2024-2025学年普通高中高一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阅读(35分) (一)阅读Ⅰ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近130年的历史里,电影已经遭遇过无数次来自内部与外部的挑战。面对从无声到有声、 从黑白到彩色、从窄画幅到宽银幕的技术变革,在和广播、电视乃至互联网的竞争中,电影始终是 以创造更加完整的故事世界予以应对。无论是现实题材还是幻想故事,电影绘制的是一个和我们的生活世界相似但又有所差异的世界。一部好的电影之所以能让观众身临其境,是因为它在推动情节发展的戏剧“主干”之外,留下很多人物和环境的“枝蔓”,呈现了事物发展的中间过程,展现了 真正流逝的时间,营造了令人信服的情境。当我们看完一部优秀的影片,故事的情节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后淡忘,但影片所展现的生活世界和对那个世界的感受则会在印象中长久留存。 在主导短视频生产的加速逻辑里,不服务于主要情节的人物、环境、场面调度都会被省略。大量短视频将只保留“高能”情节的逻辑推向极致,原本丰富的视听语言被压缩为几种高效的视觉符号。主角的情绪心理被简化为刻板的特写表情,配角更是沦为抽象的概念或脸谱。在可以随时切换 的短视频平台上,用户的观看方式也是非连续的,往往只沉迷于即时刺激。在这种媒介生态影响下,一些电影在创作中也开始“符号化操作”,甚至为了方便剪辑成短视频而刻意设计一些和影片基调 并不贴合的“可传播瞬间”。这实际上是对电影核心优势的误判。在一个半小时到两小时的时间,电影创造的是一个包罗万象的世界,是对人们的渴望、幻想和忧惧进行总体性的回应。正如一句经 典电影台词所说,“ 电影发明以后,人类的生命比起以前至少延长了三倍”。这种延长并不只是增加了一些刺激性瞬间,而是丰富了我们对不同情境的完整理解。 要特别指出的是,不仅电影代表着影像作品在文化和艺术上所能达到的高度,电影院还是今天少有的可以和陌生人共度一段时光的公共空间。短视频的流行让人们习惯了“控制感” 的无限放大, 个体的注意力总是处在“被动捕获”与“随时逃逸”之间。无论是通勤路上的随手滑动,还是深夜 独自在床上的刷屏,短视频的观看行为往往是私人化的、分散的、独立的。用户可以随时滑动屏幕,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算法根据偏好推送“千人千面” 的视频流。虽然平台提供虚拟的互动,但缺乏一种身体性的在场。 而电影院里的观看方式是“共时性体验”,无论银幕上的人物如何行动,观众都无法加速或跳过,必须在大银幕前与陌生人同时经历一段影像旅程。在电影院创造的一片漆黑中,我们面对银幕独自欢笑或哭泣的同时,也和整个社会一起欢笑或哭泣,这不仅是一种无可替代的仪式感,也是感受整个 高一语文试题第 1页(共 8页) 社会身体性在场、凝聚共识和获得身份认同的时刻。2024年上映的几部反映基层劳动者的电影如《逆行人生》等,就引起社会对外卖小哥等职业群体的广泛讨论。 美国电影理论家达德利·安德鲁在讨论新媒介环境下的电影时,指出 20世纪的历史不但证明电影能够表达最深邃的思想、反映最真切的现实,也在电影和现实之间建立起一种本质连接。只是当下我们所处的现实已经被各类显示屏幕与数据所改写,电影需要创造新的方法来再现这一更新的现实。这种更新注定不是简单照搬,而是在电影自身的艺术和技术实践里,在作为一个个完整世界的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