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11334

4.4 变化中伴随的现象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19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1次 大小:28450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变化,伴随,现象,教学设计
  • cover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 核心素养导向 4.4变化中伴随的现象 核心概念: 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2.3物质变化的特征--①知道有些物体发生了变化,如纸燃烧、铁生锈等,构成 物体的物质也发生了改变。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 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是生成新物质,物理变化仅改变形态或状态; 2. 掌握铁钉生锈的条件及防锈原理; 3. 能通过现象(颜色变化、产气、沉淀等)初步判断变化类型。 科学思维: 1. 通过现象分析本质,区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2. 基于证据进行推理,形成科学结论; 3. 运用类比、对比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探究实践: 1. 能设计并完成铁钉生锈实验,记录现象; 2. 通过实验对比分析防锈方法的有效性; 3. 结合生活调查提出防锈改进方案。 态度责任: 1. 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 关注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环保防锈); 3. 增强团队协作与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 化学变化的判断标准(新物质生成); 2. 铁钉生锈的条件及防锈原理。 难点: 1. 通过现象准确判断变化类型; 2. 理解防锈措施的科学依据(隔绝水或氧气) 教学教具和学具: 教具:微课视频(铁钉生锈、电灯发光)、白炽灯与LED灯、实验记录表、防锈实例图片(镀铬水龙头、涂漆铁门)。 学具:铁钉、量筒、盐水、保鲜膜、凡士林、干燥剂、观察记录本、小组任务卡。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课件图片] 1.课堂引入: 播放微课片段《变化中的现象》(含蜡烛燃烧、铁钉生锈等),提问:“这些变化中,哪些可能生成了新物质?” 2.学生分享预习疑问,如“颜色变化是否一定代表化学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微课激活前概念,聚焦核心问题,激发探究兴趣。。 二、探索一:变化中伴随的现象(预设10分钟) [材料准备:每组适量牛奶、白醋(柠檬汁)、铁钉生锈实验结果(各小组提前一周开始实验)、学生记录单] (出示牛奶和白醋)这是一杯牛奶、这是一杯白醋,我们先来观察一下这两杯液体,他们有什么特点? 生观察,描述:牛奶白色液体;白醋透明液体,有酸味。 如果将这两种液体混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我们将少量白醋倒入牛奶中,然后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完成白醋和牛奶混合实验,观察现象,并描述:牛奶中出现了一些白色的沉淀物。 5.小结:沉淀通常指溶液中产生的难溶解的固体物质,由于密度比液体大,下沉到底部。生成沉淀是物质的变化所产生的另一种常见现象。 6.提供生活中的物质变化实例照片(如烟花燃放、面包发霉、汽水打开时有气泡逸出等图片)同学们可以接下来请通过小组合作,收集产生的现象所相对应的物质变化,并判断一下,哪些是化学变化,记录在活动记录表上。 学生交流汇报:物质变化过程中可能会有很多现象同时产生;变化中伴随的现象可以帮助我们辨别该变化是否为化学变化,但判定为化学变化依据是产生了新物质。 设计意图:让学生意识到化学变化常常伴随着一些现象。 三、探索二:其他化学变化(预设10分钟) 1.活动一:铁钉生锈的奥秘 提问:铁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 2.怎样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测?运用什么实验方法? 3.步骤: 分组用盐水加速铁钉生锈(铁钉浸泡盐水,覆盖保鲜膜,观察30分钟); 对比不同环境(干燥、纯水、盐水)下的生锈速度,记录现象。 4.为什么水面处的铁钉锈蚀最严重? 5.这说明铁生锈需要什么条件? 6.活动二:电灯发光的本质 提问:铁生锈是化学变化,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那电灯发光是什么变化类型呢? 7.步骤: 观察白炽灯与LED灯的发光现象(白炽灯发热、灯丝熔断;LED灯冷光); 8.讨论:“两种发光是否生成新物质?” 9.提问:发光发热一定是化学变化的标志吗? 10.活动三:防锈措施大挑战 刚才我们了解了化学变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