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12

《词七首·雨霖铃》教案(湖南省郴州市资兴市)

日期:2025-05-2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5次 大小:691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词七首·雨霖铃,教案,湖南省,州市,资兴市
  • cover
《词七首·雨霖铃》教案 教学要点: 1.精读《雨霖铃》,了解柳永及其婉约词的特点;感受词中浓浓的别离之情;掌握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写作特点。 2.通过解决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词的韵律和章法的基本特点。   2.引导学生品味词的意境和语言。 教学难点   1.鉴赏词作的意境及采用的艺术手法。 2.领会每位作者在词作中流露的思想感情和词的不同风格。 教学过程: 复习:背诵《虞美人》 1.柳永简介   柳永(约980~约1053),原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福建崇安县)人。仁宗景祐元年(1034)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早年屡试不第,一生仕途很不得意,生活穷愁潦倒,处世方面抱着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他在城市生活的时间很长,经常出入倡馆酒楼间,与教坊乐工和歌妓们交往,因而熟悉市民、歌妓的生活,并通晓乐律。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由于他的生活环境及其他各个方面的条件,使他成为以描写城市风貌见长的婉约派的代表词人。 柳永对北宋词的发展有重要的贡献与影响。第一,他制作了大量慢词长调,使词从小令为主过渡到慢词占优势地位,从而为词容纳更多的内容提供了相应的表现方式。第二,他发展了词的表现手法,善于铺叙,善于运用白描,写景抒情密切结合,语言通俗易懂,音律和谐优美。柳永词对秦观等人都有影响,对后来的说唱文学和戏曲作家在曲辞创作上也有影响。柳词在宋元时期流传最广,相传当时“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有词集《乐章集》。 2、听课文朗读,感性理解 3、请一位同学朗读并作评价。 4、进行对比赏析阅读。 原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改动:寒蝉凄切,夕阳西下,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将发。执手相看泪眼,有千言叮咛。念去去千里烟波,乌云沉沉楚天暗。 (引导学生思考赏析之后,教师补充,再学生齐读课文上片。) 原文: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改动: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梦醒何处 芳草地凄风冷月。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5、找出主旨句:(伤离别) 别前:描冷落清秋之景 别中:描依依难舍之情 别后:抒孤苦寂寞之心 6、艺术手法: 融情于景的写法,虚实相济,巧妙的过渡。 7、背诵诗词。 8、拓展: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赏析点拨: 这是一首怀人词。 这首词有以下几点需要我们特别注意。 一是上阕的情景交融手法的运用。“危楼”“细风”“黯黯”“草色烟光残照”这些景物无不营造着孤独凄冷的气氛,浸染着作者的离愁别绪的色彩,烘托着词人的满腹春愁。在这样的环境里,作者的春愁的滋生自然而然。 二是作者写春愁的产生,为什么不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生出。这一方面是力避庸常,试图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象,增加画面的视觉性与流动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春愁”是由天际景物所触发。 三是下阕的以退为进,语言含蓄的特点。为了突出离愁别绪之浓之不可逆转,词人写欲借酒浇愁强颜欢笑终觉“无味”的情景,笔势开阖动荡,颇具波澜。语言上,词人不直接说我为了对方而不惜一切,而是以“衣带渐宽”二句的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悴。“终不悔”,即“之死无靡它”之意,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着的态度,词境也因此得以升华。后来,王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