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12494

2025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文言虚词的用法》课件(共70张PPT)

日期:2025-05-0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3次 大小:3406935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5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 cover
(课件网) 文言虚词的用法 2025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虚词的含义和种类 第一章 文言虚词 在文言文中一般不作句子成分,不表示实在的意义的词。主要的作用是组合语言单位。 连词 介词 助词 叹词 代词 虚词 象声词 副词 以选择题为主 常见虚词的用法 第二章 之 (一)用作代词,有以下两种情况 1. “之”可以代人、代物、代事。译为“他”、“她”(他们)、“它”(它们)“我”等。 ①“学而时习之”,这里的 “之” 就代指前面学习的内容,可译为 “它”, 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之” 指代前面的狼。 ③求之下流,固颠,“之” 指代石兽 2.“之”用作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如: 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②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二)“之”用作助词,有五种情况: 结构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译为“的”。 ①小大之狱。(《曹刿论战》)(狱:案件) 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在意义,不译。 ①何陋之有?(《陋室铭》) 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①马之千里者。《马说》 (千里之马者) “之”用作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之”用作音节助词,用于凑足音节,无实意,不译。(了解) ①久之,目似瞑。(《狼》) ③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桃花源记》 (三)“之”用作动词。译为:“去”、“往”、“到……去”。 ①至之市。《郑人买履》 ②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 (1)水陆草木之花_____ (2)菊之爱/莲之爱/牡丹之爱_____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 (4)渔人甚异之_____ (5)往之女家_____ 小练笔 结构助词,的 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指示代词,这,此 往,到……去 其 用作人称代词,代第三人称,译为“他(她)”“他(她)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它们的”。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他的,代可以做老师的那个人。 ②既出,得其船。《桃花源记》———他的,代“渔人” “其”用作指示代词,译为“那”、“那个”、“那些”、“这”、“这种”等。 ①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也可译作“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①其一犬坐于前(《狼》) “其”用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问、猜度、反问、愿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难道”等,或不译。 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第一个“其”,表反问语气,可译作“难道”; 第二个“其”,表推测语气,可译作“恐怕”。 (1)仁在其中矣_____ (2)俟其欣悦_____ (3)公问其故_____ 小练笔 指示代词,这 代词,他 指示代词,其中的 而 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为“又”、“也”等,也可不译。 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论语》十二章) ②任重而道远。(《论语》) 表示承接关系,译作“然后”“就” 。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二章》 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二则》 表示转折关系,译作“但是”“然而”“却”“可是”。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十二章》)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表示递进关系。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 ①敏而好学。(《论语》) 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1)学而时习之_____ (2)人不知而不愠_____ (3)泉香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