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12855

高二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速练100题(解析版)

日期:2025-05-17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4次 大小:570168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高二,地理,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
    专题二 耕地资源与国家粮食安全———高二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速练100题 耕地“非粮化”指利用耕地进行种植粮食之外的农业生产活动。山东省种植结构“非粮化”率空间差异明显,2019年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非粮化”率明显高于鲁西北平原地区。完成下面小题。 1.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与鲁西北平原地区的种植结构“非粮化”率差异大,其原因有( ) ①中南部地形多样,水热组合复杂 ②西北部监管严格,存在政策限制 ③中南部人口流失,农业人口较少 ④西北部地势开阔,推行规模种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山东省部分发达地区“非粮化”现象种植类型逐渐由棉花、花生向蔬菜、瓜果转变,其原因是( ) A.季风活动影响 B.市场需求改变 C.农业技术进步 D.地方政策引导 高标准农田是指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永久基本农田。2023年我国财政部安排920亿元大力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到2030年要建成12亿亩高标准农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国家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 B.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 C.改善农田生产条件,提高农民收入 D.提高土壤肥力,生产绿色农产品 4.依据我国气候特点,推测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处于优先位置的是( ) A.田间道路交通建设 B.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C.农田防护林网建设 D.平整土地,集中成片 耕地由种植粮食作物改种非粮食作物的现象,称为种植结构“非粮化”。山东省种植结构“非粮化”率空间差异明显。下图示意山东省山脉水系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关于山东省种植结构“非粮化”率空间差异说法正确的是( ) ①鲁中南种植多种农作物,非粮化率高 ②鲁西北种植多种农作物,非粮化率高 ③鲁中南规模经营粮食作物,非粮化率低 ④鲁西北规模经营粮食作物,非粮化率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为保障山东省粮食安全,下列建议合理的是( ) A.加大蔬菜种植补贴力度 B.严格耕地用途管制 C.大力推进耕地规模经营 D.提高水果收购价格 在农业技术相对落后的时期,为实现“耕者有其田”“肥瘦搭配”的分地制度应运而生,农户拥有多块大小不均且空间不相邻的地块。我国华北平原某地耕地零碎、分散,归属同一农户的多块耕地间隔较远,耕地细碎化严重,逐渐成为抑制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下图为该地耕地细碎化整治模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该地耕地细碎化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①地形起伏大 ②土地质量差异大 ③河网密度大 ④人均耕地较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耕地细碎化曾经对农业生产起到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利于生产的( ) A.规模化 B.专业化 C.多元化 D.商品化 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耕地资源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河南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但也是人地矛盾较为突出的省份。下表示意2000—2013年河南省耕地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转换面积(单位:Km3)。 城乡工矿居民用地 林地 草地 水域 未利用地 合计 4060.24 1373.12 —1781.36 173.67 —28.79 3796.88 注:上表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通过对2000—2013年河南省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正数表示耕地的净转出,负数表示耕地的净转入。 下图示意河南省土地类型。 (1)概括河南省耕地资源空间分布的基本特征。 (2)分析2000—2013年河南省耕地面积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3)从资源综合性的角度说明若河南省北部扩大水田和水浇地面积,对该地区其他自然资源和整个自然环境的影响。 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问题。 材料一:目前,我国耕地面积只有18多亿亩,人均耕地面积仅1.4亩左右,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