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15406

第四章 第三节 化学键 第1课时 离子键--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教学课件(共30张PPT)

日期:2025-05-09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9次 大小:385165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第四章,PPT,30张,教学课件,一册,必修
  • cover
(课件网) 第1课时 离子键 第三节 化学键 化学 1.理解离子键的含义,了解离子键的形成条件。 2.能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利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学习重难点 118种元素的原子构成的物质已超过1亿种。什么作用使这些元素的原子结合在一起的呢? 导入新课 思考与讨论 1.从原子结构的角度来看,钠原子和氯原子是怎样形成氯化钠的呢 2.在氯化钠中钠离子和氯离子之间是通过一种怎样的作用结合的 导入新课 思考与讨论 静电作用 3.在固体氯化钠中Na+和Cl-之间是一种什么作用使它们不能相互远离?Na+和Cl-能否无限制地靠近呢? 导入新课 自主学习 在固体氯化钠中,钠离子和氯离子间存在离子键,靠静电作用结合,其中静电引力使二者相互吸引,引力与斥力平衡时形成稳定离子键,使它们不能相互远离。 同时,钠离子和氯离子不能无限制靠近,因靠近到一定程度,原子核间距变小会使斥力剧增,阻止其进一步靠近。 【思考】什么是原子的相对稳定结构 导入新课 原子的相对稳定结构是指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达到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对于一些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时(氦为2),其结构相对稳定。此时,原子既不容易失去电子,也不容易得到电子,如稀有气体元素氦、氖、氩等,它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2或8,具有相对稳定结构,化学性质不活泼。 自主学习 课堂探究 一、离子键的定义及本质 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 课堂探究 一、离子键的定义及本质 [实验探究] 【问题1】画出钠原子和氯原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课堂探究 一、离子键的定义及本质 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了离子化合物。我们把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离子键。 定义 课堂探究 一、离子键的定义及本质 从定义上分析离子键的构成粒子。 ①成键粒子:阴、阳离子。 ②成键本质:静电作用(静电引力和静电斥力)。 课堂探究 一、离子键的定义及本质 【问题2】阴、阳离子是如何形成的?阴、阳离子结合的作用力包含哪些? 非金属原子易得电子形成阴离子,金属原子易失电子形成阳离子,阴、阳离子结合的作用既有电子与电子、原子核与原子核间的相互排斥作用,又有带相反电荷离子间的相互吸引作用,当阴、阳离子接近到一定距离时,吸引和排斥作用达到平衡,阴、阳离子间形成稳定的化学键。原子形成离子键以后,离子间吸引和排斥作用达到平衡,成键后体系能量降低。 课堂探究 一、离子键的定义及本质 从定义上分析离子键的成键条件。 【问题3】前面学过的周期表中哪些族的元素易得电子形成阴离子,哪些易失电子形成阳离子? 易得电子形成阴离子的元素:第ⅥA族、第ⅦA族。 易失电子形成阳离子的元素:第ⅠA族、第ⅡA族。 条件:通常活泼金属(第ⅠA、ⅡA族)与活泼非金属(第ⅥA、ⅦA族)。 课堂探究 二、离子化合物 定义: Na+ Cl- 像氯化钠这样,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称为离子化合物。 课堂探究 二、离子化合物 常见类型 (1)活泼的金属元素(第ⅠA、ⅡA族)和活泼的非金属元素(第ⅥA、ⅦA族)之间形成的化合物。 (2)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形成的盐。 (3)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或活泼非金属离子)形成的盐等。 课堂探究 二、离子化合物 与物质类型的关系 强碱:NaOH、KOH等。 大多数盐:NaCl、K2SO4、NH4Cl等。 活泼金属氧化物:Na2O、CaO等。 大多数的盐、强碱、活泼金属氧化物都属于离子化合物,所以它们都含有离子键。 课堂探究 三、电子式 概念: 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价电子)的式子。 课堂探究 三、电子式 原子 阳离子 阴离子 化合物 Na+ Mg2+ Ca2+ H+ Na Mg N O F Al C [ Cl ]- [ S ]2- [ Br ]- [ O ]2- [H N H]+ H H [ O H]-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