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16812

第四章 第3节 日地月的相对运动 同步练习(2课时 含答案)

日期:2025-05-06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1次 大小:97214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四章,3节,日地月,相对运动,同步,练习
    第四章第三节第1课时 光的直线传播 夯实基础巩固 1.下列现象或事例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 ) A.立竿见影 B.水中的倒影 C.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D.用自制的日晷仪测量时间 2.阳光下的树影里有一个个圆形的亮斑,这一现象能表明( ) ①光的传播速度很大 ②太阳是个球体 ③树叶间的透光孔都是圆形的 ④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 3.小明在课外用易拉罐做成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若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 A.蜡烛烛焰正立的像 B.蜡烛烛焰倒立的像 C.三角形光斑 D.圆形光斑 4.如图所示为小科在纸杯上蒙上一层塑料膜做小孔成像实验的情景,请在图中作出烛焰(用 AB表示)在塑料膜上所成的像(用箭头A'B′表示)及光路图。 5.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用激光器向月球发射激光信号,2.7s后才接收到从月球返回的信号,则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为_____km. 能力提升培优 6.晚上,人从马路边一盏路灯下走过的过程中,其影子的长度变化情况是( ) A.先变短后变长 B.先变长后变短 C.逐渐变短 D.逐渐变长 7.小明用针孔照相机(即小孔成像实验装置)观察烛焰,若保持小孔和蜡烛位置不变(蜡烛到小孔的距离大于半透明膜到小孔的距离),如图所示,则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若内筒位置不变,则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是放大的 B.若向右拉动内筒,则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将变小 C.若保持小孔和内筒的位置不变,向左平移蜡烛,则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将变大 D.若向左推动内筒,则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将变亮 8.俗话说,“坐井观天,所见甚小”,为了说明井底之蛙观察井外范围的大小与井深的关系,甲、乙两名同学都用画示意图进行比较的方法来说明,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井口直径相同时,井越浅,看到的范围越大 B.井口直径相同时,井口越高,看到的范围越大 C.图甲能正确说明井底之蛙观察井外范围的大小与井深的关系 D.图乙能正确说明井底之蛙观察井外范围的大小与井深的关系 9.阳光下,“立竿见影”这个现象能够表明光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线是_____,已知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为45°,竿高2m,则竿在地面上的影子长度是_____m;如果将竿向前移动2m,那么竿影的长度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0.小华在进行“探究树荫下光斑的形成”的综合实践活动。 (1)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各图中,符合要求的是_____(填字母)。 (2)小华在研究距离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时,用开有边长为1cm的菱形孔的卡片甲对着太阳,当卡片距地面30cm时,光斑呈_____形;将卡片逐渐远离地面时,光斑逐渐变_____(填“亮”或“暗”);距离达到1m以上时,光斑逐渐呈_____形。 11.观察小孔成像的特点时,小科发现:光屏到小孔的距离越远,所成的像越大,像的大小与该距离有什么定量关系 于是他在光照较弱的环境中进一步探究,步骤如下: ①将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在纸板上,如图甲所示。 ②将“F”字样纸板、带小孔的不透明纸板、半透明塑料板(光屏)依次置于光具座的A、B、C位置,使“F”正立着面对小孔,如图乙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给二极管通电,随即在光屏上呈现出“F”的像,小科观察到光屏上呈现的像是图丙中的_____(填序号),其成的像与小孔的形状_____(填“有关”或“无关”)。 (2)小孔成的像能被光屏承接,所以这个像是_____(填“实像”或“虚像”)。 (3)保持“F”字样纸板和小孔的位置不变,只改变光屏到小孔的距离(像距),用刻度尺逐次测量像高,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序 1 2 3 4 像距v/cm 12.0 16.0 20.0 24.0 像高h/cm 3.0 4.0 5.0 6.0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