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17631

【新课标】第九章人类命运共同体9.1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 教学设计—地理商务星球版新教材七下

日期:2025-10-03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2次 大小:107081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人类,教材,版新,星球,商务,地理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课标】第一节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 教学设计 课题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 学科 地理 课型 新授课 来源 七年级下(2024商务星球版) 节次 授课日期 教师 授课对象 七年级下册学生 目标确立依据 课标分析 课标摘要 结合某国家的实例,简要说明该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联系及其意义。 课标分解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培养人地协调观素养。2.结合实例,说出人类面临的全球性资源和环境问题,简要分析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意义及面临的挑战,认识到人与自然是一个相互依存的生命共同体,培养综合思维素养和人地协调观素养。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以人地关系为核心,立足地理学科素养,引导学生认识地球的独特性与脆弱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共同体意识。教材结构清晰,分为三部分:首先从地球的宇宙环境切入,分析其孕育生命的自然条件,强调唯一性;其次探讨地球资源对人类发展的支撑作用,结合数据图表说明资源分布不均与有限性;最后聚焦全球性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生态退化),通过典型案例揭示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倡导国际合作与责任担当。教材编写特点突出:1. 注重学科交叉,融合科学、社会视角,如引入“碳达峰”等时事热点;2. 强调探究学习,设置“活动”栏目引导学生分析地理图表、模拟环境决策;3. 突出人地协调观,通过“知识窗”补充生态修复案例,培养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教学重点在于理解地球系统的整体性与人类发展的依存关系,难点是如何将抽象的地理原理转化为学生的环保行动力。建议采用情境教学法,结合遥感影像、GIS技术展示地球环境变化,组织角色扮演活动探讨发展议题,强化地理实践力与全球视野的培养。 学情分析 七年级下册学生正处于从小学向初中学习模式转变的阶段,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小学阶段,学生已对地球有了一些简单的感性认识,如知道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地方,能从图片或视频中看到地球的外观等,但这些认识较为零散、肤浅,缺乏系统的科学认知。从思维能力来看,七年级学生正从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对于直观、生动的地理现象和实例容易理解和接受,但对于一些抽象的地理概念和原理,如地球的公转产生四季变化,理解起来可能存在一定困难。在学习方法上,他们习惯教师的引导和讲解,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此外,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的地理信息较为有限,对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知不够深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这些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通过直观演示、案例分析、实践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逐步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学习目标: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地球是一个密切联系的世界。2.结合实例,说明世界经济进入全球化时代。3.结合实例,说明国与国之间利益交汇、命运交织、休戚与共。核心素养:1.区域认知:通过对比不同区域在应对全球性地理问题时的举措,培养学生区域比较和联系的观念,深化对区域发展的理解。2.综合思维:引导学生综合分析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构建系统的地理思维体系。3.地理实践力: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地理信息,如全球环境数据、国际合作案例等,培养学生获取、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4.人地协调观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责任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为保护地球家园贡献力量。 评价任务 利用地图能够说出密切联系世界的意义。利用地图能够说出全球化的世界经济。结合世界经济的特点,说出休戚与共的命运。 重点 说明国与国之间利益交汇、命运交织、休戚与共。 难点 说明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