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18905

第三单元 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教学课件(共35张PPT)

日期:2025-05-0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5次 大小:4786615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第三,历史,PPT,35张,教学课件,必修
  • cover
(课件网) 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第三单元 历史 ①通过学习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认识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分析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②通过史料分析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探究世界市场的发展与全球性商业贸易的关系。 ③通过充分利用教材的历史图片和历史材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探究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和近代商业贸易变化的表现及原因。 ④了解鸦片战争后列强侵略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归纳中国经济的变化表现,认识经济发展必须与世界接轨,进而联系当前世界形势,感受中国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提出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 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 重点: 世界市场的形成;近代商业贸易的发展变化。 难点: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发展变化的关系。 导入新课 17世纪时,海上贸易几乎被荷兰垄断。各地的商品,如挪威的木材、东南亚的香料、中国的丝绸和瓷器等,大部分由荷兰商船转运。左图描绘了在阿姆斯特丹港口,大船从东方带来香料、小船前去卸货的繁忙景象。 思考:以上现象发生的前提是什么? 15世纪末—16世纪初:大航海时代/开辟新航路/地理大发现。 思考: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对世界有何重要影响? 促进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导入新课 新课讲授 问题探究一:依据所学知识,绘制“世界市场的形成”的年代尺。结合材料,指出导致世界市场形成与不断发展的原因,分析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特点及影响。 绘制“世界市场的形成”年代尺。 新航路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时期(15-18世纪) 工业革命时期(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19世纪中后期) 新课讲授 依据材料和年代尺,指出导致世界市场形成与不断发展的直接因素和根本推动力。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 ———[德]马克思、[德]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对商品倾销市场的需求是直接推动力;生产力的日益提高及其推动下的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是根本推动力。 新课讲授 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史实,说明这一根本推动力是如何推动世界市场不断扩大和最终形成的。 工业革命后,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更多的工厂产品需要更广阔的世界市场,资产阶级利用更加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纳入世界市场中;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帝国主义通过资本输出控制世界经济,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和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新课讲授 根据材料和所学,分析世界市场形成的特点。 19世纪中期,大星外观华丽的工业品被生产出来,人们需要一个装修气派、充满魅力的场所来聚集人气,作为商品与市民的联结点,就这样,一个可以将大量商品集中展示并清晰标明定价的地方———百货商场产生了。百货商场就取代了原本的教堂等建筑,成为新的城市地标。 新课讲授 整体性:世界各地逐渐连为一体。 开放性、扩张性:资产阶级极力向外扩张,国际分工发展,垄断企业跨国贸易和资本输出。 不平等性:资本主义国家残酷掠夺殖民地供自己发展。 进步性:顺应近代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客观上促进人类的社会进步。 欧美主导:以欧美工业国家为中心。 新课讲授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一时期形成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呢 材料一 1880年时,我们所面对的不完全是一个单一的世界,而是一个由两部分复合成的全球体系;一部分是已开发的、具有主宰性的、富有的;另一部分是落后的、依赖的、贫穷的。 19世纪80年代,欧洲不仅是支配和改变世界的资本主义发展核心,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和资本主义社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摘编自[英]霍布斯鲍姆《帝国的年代:1875—1914》 材料二 随着地理大发现,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