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第一单元 历史 单元分析 本单元为《经济与社会生活》的第一单元,在整本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物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赖以生存的重要前提。在人类早期社会中,生产与生活主要以采集和渔猎为主,随着农业的出现,阶级和国家产生,人类进入了文明社会。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各具特色。随着新航路开辟,人类进入近代社会,世界从孤立走向整体,有力地促进了世界各地的交流与联系,不同的物种开始跨区域交流。进入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促进了农业的现代化,对食物生产、储备以及消除饥饿和食品安全方面等作出了重大贡献。 食物生产的出现导致了社会分工形态的变化,为阶级的产生奠定了基础,铺平了向国家发展的道路。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需要知道人类从食物采集者到食物生产者再到生产的现代化,从各地区独立发展到彼此间物种交流;了解历史上食物生产、储备的进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深化对人类历史发展过程的认识,同时认识到中国政府为确保世界粮食安全及食品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①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学习,知道农业发展的历程,以及不同区域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的特色。 ②借助史料、图片等分析农业出现的意义。 ③通过图片、史料等资料,理解农业的发展,以及农业出现导致生产关系发生的变化。 ④通过不同区域的发展认识世界多样性的特点,尊重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 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 重点: 人类从食物采集到生产发展的变化,农业出现的影响。 难点: 古代生产关系的变化。 导入新课 采集 渔猎 农业 畜牧业 农业革命 约1万年前 米饭 玉米 面 条 甘薯 中国 西亚 美洲 食物采集 食物生产 思考:今天你吃了什么? 你知道这些食物的原材料都原产自哪里吗? 你知道这些原材料人类什么时候开始种植? 新课讲授 问题探究一:原始农耕畜牧的出现。 在远古时期,人类的生活状况是怎样的呢 请比较下面两幅图片,说说人类生产与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远古人类的生活想象图 从采集和渔猎,用火取暖、烧烤食物变为以农耕畜牧,饲养家禽、牲畜为主,人类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 新课讲授 新课讲授 以下两则材料对农业的起源有何不同分析? 材料一 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蠃 (luǒ)蛖(bàng)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宜燥湿肥 (qiāo)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 ———《淮南子·修务训》 材料二 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班固《白虎通义·号》 材料一认为因为人类茹草饮水,容易生病中毒,神农于是发明农业; 材料二认为由于人口增长,禽兽不足,神农于是发明农业。 新课讲授 在长期的采集和渔猎过程中,人类掌握了某些动植物的生长规律,学会了选择、驯化野生动植物,原始的农耕和畜牧出现。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还有什么 材料一 农业从来都不是哪个人“发明”的,因为所有的狩猎—采集者都知道植物每年都会抽芽。像非洲洋芋(即甘薯)这样的根茎类植物,你只要切下其顶端然后放到土壤里就能开始繁殖了。早在40 000年前就已经生活在非洲雨林边缘地带的狩猎—采集者们很有可能就是这样种洋芋的,但是这种实践远远称不上是栽培。 ———摘编自[美]布赖恩·费根《世界史前史》 材料二 首先,人口的移动一定会受到地理环境或周边邻居的限制。其次,季节性资源必须是丰富而规律的。这类资源可以包括鱼、贝类、干果和植物种子,总之必须多产且源源不断。再次,人口的增长必须达到一个食物短缺、人口与食物供给失衡的程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