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18922

第一单元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教学课件(共34张PPT)

日期:2025-05-0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5次 大小:4051232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第一,PPT,34张,教学课件,必修,选择性
  • cover
(课件网)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第一单元 历史 ①通过了解古今中外现代食物生产、储备技术的发展历程,培养时空观念。 ②通过史料分析食物生产的现代化,说明食物生产的现代化与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对食品供给的影响。 ③通过学习教材、分析史料等,理解现代化农业在人类社会发展和现实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④了解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明确中国在世界粮食安全及消除饥饿面前作出的巨大贡献,深化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认识,自觉担负起为建设美好生活而努力的时代责任。 学习目标 重点: 食物生产的现代化以及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历程。 难点: 消除饥饿和食品安全在人类历史上的重大意义;中国在处理粮食安全与食 品安全问题面前作出的贡献。 学习重难点 导入新课 国以民为本 民以食为天 食以安为先 新课讲授 问题探究一:对比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 阅读教材第一目内容,列举农业现代化的表现。 农业机械的发展及广泛使用;粮食作物育种技术进步;养殖业、畜牧业、渔业等日趋现代化。 新课讲授 新课讲授 通过两段材料分析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特点。 材料一 传统农业采用人力、畜力、铁木农具等为主,主要依赖世代流传下来的经验发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其特点是生产水平较低,农产品剩余不多,并且产量受自然条件比如自然灾害等影响很大。我国古代的粮食亩均产量汉代为132千克,南北朝为128.5千克,唐前期为167千克,唐后期为154.5千克,宋代为154.5千克,元代为169千克,明代为173千克,清代为183.5千克。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清代粮食亩均产量仅比汉代多51.5千克,可见传统农业生产力水平的低下和发展缓慢。 ———摘编自刘宇杰《告别饥荒———饥荒成因与应对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有学者研究指出,在传统农业阶段,每500公顷土地只能养活1—2 000人。而到了资本技术集约型经营的现代农业阶段,每500公顷土地供养的人口猛增至5 000人,这样的增长速度在世界农业发展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当然,现代农业的高速增长也与化肥的大量投入密切相关。马克思曾经指出:“现代科学在农业的运用,将把农村居民从土地上赶走,使人口集中于工业城镇。”这种大规模的集中,“将把从事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城市和农村生活方式的优点结合起来”。总之,世界农业现代化是与工业化、城市化相伴而生的,其实质和核心是化“农”,就是农民比重大幅减少,农业比重大幅下降,城市化水平大幅度提高的历史演进过程。 ———摘编自张新光《20世纪以来世界农业发展中几个带有规律性的问题》 新课讲授 传统农业的特点:脆弱性;生产率低;技术停滞;产业单一。 现代农业的特点:科技与资本技术密切相关;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相伴而生;农业从业人员大幅度下降;农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大幅度下降;生态问题日益突出。 新课讲授 结合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特点的不同,对比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有何不同。 项目 传统农业 现代农业 农具动力 手工和畜力工具;人力、畜力和自然力等 机械化工具为主;石油和电力等 生产技术 直接经验 现代科技 生产目的 自给自足 商品化 使用肥料 天然有机肥料 化学肥料、大量使用农药 作物品种 农家原有品种 人工培育品种 生产单元 个体小农为主,生产单元也是消费单元,粗放经营为主 家庭农场为主,集约经营为主,依赖大量外部投入,需要一个强大的科技和工业体系支撑 物质循环 内循环,农产品加工很初步 外循环,农产品加工非常深入,产业链延长,贸工农一体化生产 新课讲授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世界农业现代化的意义。 问题探究二:中国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 材料一 人类在渔猎、采集农业阶段,每500公顷土地只能养活2人;刀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