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20205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日期:2025-05-0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0次 大小:482940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江苏省,考试,答案,图片,试卷,语文
    2024-2025 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参考答案 1.(1) 溯 莺 慕 (2)D (3)示例一:学习古诗往往离不开声情并茂的朗诵。 示例二:学习古诗的最佳途径是声情并茂的朗诵。 2.B 3.落英缤纷 蒙络摇缀 辗转反侧 微君之躬 胡为乎泥中 海内存知 己 天涯若比邻 端居耻圣明 4.D A B C 5.示例一:我喜欢第 1 幅作品。运用强烈的对比手法,一边是蓝色的地球和枝繁叶茂的大 树,一边是干涸的地球,干枯的枝丫,更具有视觉冲击力,体现环保的紧迫性。 示例二:我喜欢第 2 幅作品,上面有“低碳生活从我开始”的标语,主题鲜明,作品用绿 叶组成了一个全力奔跑的人,象征着人与自然本就是一体,爱护自然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这个人还在全力奔跑,仿佛号召我们行动起来,投身到保护环境的行动中。 6.示例:开展“低碳生活”主题班会 举办“低碳生活”主题演讲会 7.(1)苏秦 爱国爱民、坚贞不屈、才华横溢(符合屈原形象特点即可) 离骚 (2)只图功名富贵,没有是非观念,只求揣摩主上的心理,拐弯抹角投其所好。 (3)示例:“谁用他们就帮谁”等句运用口语化的语言,通俗易懂、简洁明快地指出了纵 横家“翻覆”的本性。 8.(1)①安家;②是;③都;④ ②;⑤ ③。 (2)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 (3)②有的人说,溪水可以用来染色,用它的功能命名为染溪。 (4)以愚触罪 余家是溪,而名莫能定 幸此南夷谪 孤独忧愤 (5)从柳宗元的这首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心有抱负却遭受贬谪的孤独无奈。他笔下的“八 愚”皆为“山水之奇者”,却被弃于凄清冷寂的荒野,无人游赏,正如作者的遭遇一样。 他把“愚”字强加在这些景物上,实际上是在表明自己无人赏识、“无以利世”的处境, 以“愚”自嘲,抒发自己的抱负和才能被埋没遭打击的不平之鸣。 9.B 10.我国大多数学生能正确认知二十四节气。 人们对二十四节气文化内涵认知较差。 ② 11.不可以,“普遍”一词,强调了二十四节气为中国大众接受的全面性,“一些”说明只 是一部分节气和民间文化相结合已经成为人们的固定节日。这两个词语的使用体现了说明 文语言的准确性。 12.示例:我认为二十四节气可以引领人们了解和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如最著名的清明、 立春、立夏、冬至都融入了节日的氛围,夏至、暑伏也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这些节令中, 往往伴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人们也因此对传统文化有更深的了解,更好的传承。 13.示例:我选择 A,临终前父亲最为担心和牵挂的事就是自己走后,失明的妻子不能自 主做饭,照顾自己。因而面对妻子可以正确区分各类米面的结果,父亲感到无比欣慰,露 出笑容。 14.伏笔一:第四段中娘是摸索着走进卧室的,这一细节描写“摸索”就暗示了母亲失明 了,也为下文母亲靠摸辨认粮食作了铺垫。 伏笔二:爹拿到粮食后,让娘来试着摸摸,他们之间的对话中暗示了母亲是一个盲人,爹 让我必须买没加工过的粮食让母亲都摸一遍为的就是在他走后母亲能独立生活。 15.这句话运用了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磋摸”表明父亲细心地检验了我买的粮食,从 “笑容”中可以看出父亲对我买的粮食很满意,也为下文父亲让娘来认粮作了铺垫。 16.标题“认粮”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也是文章的线索。父亲带着母亲认粮的过程, 体现出父亲对母亲深深的爱,也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17.作文评分标准同中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7分) 诗歌要读出情感。同是寂寞,情味却不一样。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寂寞是的, 苏轼“人有悲欢离合”的寂寞是的,柳宗元“独钓寒江雪”的寂寞是的,李白 “我歌月排徊”的寂寞是的…朗读时要追(sù)口诗人创作的源头,把自己设想成 作者的化身,与作者在情感上实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