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浙教版(2024)科学七年级下册 升华和凝华专题 培优卷 答案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C A C B D C D C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解: A、洁白的“雪”是水蒸气遇冷直接由气态变成固态冰晶,是凝华现象,要放出热量,故A错误; B、凝重的“霜”是水蒸气遇冷直接由气态变成固态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是凝华现象,要放出热量,故B错误; C、缥缈的“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出热量变成液态小水珠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液化过程要放热,故C错误; D、晶莹的“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出热量变成液态小水珠,附着在植被等表面,是液化现象,液化过程要放热,故D正确。 故选:D。 2.解:转印纸上的特殊固态染料直接变为气态,此过程是升华;该物质由气态直接转变成固态转移到织物上,此过程是凝华,故A正确。 故选:A。 3.解:①金属盘下水滴变多,这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 ②烧杯中的冰变少,这是冰熔化为水,熔化吸热; ③管中乙醚变多,这是乙醚蒸气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 ④碘锤中碘粒变少,这是碘升华的结果,升华吸热; 综上所述,①③物态变化是放热,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4.解:A、干冰升华吸热可以用于食物降温,故A正确; B、把蔬菜放进冰箱是为了减慢蒸发,故B错误; C、冰激凌周围的“白气”是液化现象,故C错误; D、水烧开至沸腾后温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A。 5.解: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态形式,干冰升华时,能够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降低,使附近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为无数的小水点,这就是白雾。如果把热水淋在干冰上,这些白雾就十分浓厚,仿佛仙境一般。在舞台上常用这方法制造仙境所以干冰能产生白雾的原因是:干冰蒸发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降低,大量的水蒸气凝结成了小液滴,故ABD都不正确,C正确。 故选:C。 6.解:A、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A错误;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B正确; 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C错误; D、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7.解:樟脑丸消失了,是固态的樟脑丸直接升华为气态。 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8.解: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 A、冬天清晨河面上的白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夏天狗吐出舌头,是利用蒸发吸热,故B不符合题意; C、用久的灯泡内壁变黑,是钨丝先升华变成钨蒸气,钨蒸气又在玻璃泡上凝华而成的,故C符合题意; D、衣柜中变小的樟脑丸,是升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解:AB、甜品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A、B错误; C、水的沸腾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干冰升华吸热,水放热,不能沸腾,故C错误; D、碗里的干冰升华成二氧化碳从水中冒出,造成水面翻腾,看起来像是在“沸腾”,故D正确。 故选:D。 10.解:A、“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态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A错误; B、“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附着在空中小尘埃上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B错误; C、“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附着在草叶上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C正确; D、“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态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1.解:(1)根据文中的“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10℃,也不会出现霜。”可知:霜的形成条件是:空气湿润且温度在0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