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22523

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 知典故 [课件](共13张PPT)

日期:2025-05-0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8次 大小:54004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6
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典故
  • cover
(课件网) 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 知典故 【教材典故示例】 例句 典故及出处 意义/情感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雁足传书】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返回北方,因此人们用大雁传递书信。典出《汉书·苏武传》:“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托雁传书,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送酒】此处化用有关陶渊明的典故。据南朝梁萧统《陶渊明传》记载:陶渊明重阳日在宅边的菊花丛中闷坐,刚好江州刺史王弘送酒来,于是痛饮至醉而归。 表达惆怅、凄凉之感。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折柳】指《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叙离别之情。 表达思乡之情。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后庭花】指《玉树后庭花》,南朝陈亡国之君陈叔宝所作,后世多称之为亡国之音。 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①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王绩《野望》) ②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文天祥《南安军》) 【采薇】①据《史记·伯夷列传》,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②周武王伐纣灭商,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逃到首阳山,采薇而食,后来饿死。 ①比喻隐居不仕。 ②表达以死明志的爱国之情。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 【燕然勒功】典出《后汉书·窦融列传》。东汉大将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 代指保卫国家,立功边疆。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李贺《雁门太守行》) 【易水】典出战国荆轲《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以燕赵英雄慷慨悲歌之地,状英雄、壮士之悲壮豪情。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 【黄金台】亦称招贤台,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天下贤士。 以君王招贤纳士之所,代爱才惜才之意。 【玉龙】传说晋代雷焕曾得玉匣,内藏二剑,后入水化为龙。 代指宝剑。 九万里风鹏正举。〔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大鹏】典出《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比喻腾飞之志。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羡鱼】语出《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 隐喻想出来做官而没有途径。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其一)〕 【碧溪垂钓】相传姜尚(姜太公)未遇周文王前曾在渭水的磻(pán)溪垂钓,后辅佐周武王灭商。 喻明主识才 【乘舟梦日】相传伊尹受商汤任用前,曾梦见乘船经过太阳旁边。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长风破浪】《宋书·宗悫(què)传》载,南朝时宗悫用“乘长风破万里浪”来形容自己的抱负。 比喻远大的志向得以施展。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被司马氏集团杀害,向秀经过嵇康故居时,听见有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了《思旧赋》。 悼念旧友,物是人非之感。 【王质烂柯】南朝梁任昉(fǎng)《述异记》载,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斧子柄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发现已经过了上百年,与他同时代的人都去世了。 感慨岁月流逝,人事变迁。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冯唐】《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载:汉文帝时,云中郡守魏尚抵御匈奴有功,却因为上报战功时多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