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卷———2025届高考政治考前冲刺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战国时期,各学派的论著中都频繁地出现“天下”一词,而“天下”往往又和“海内”一并被提起。如《孟子》里提到过“海内”,《墨子·非攻下》里提到过“一天下之和,总四海之内”。这反映了当时( ) A.人们对国家统一的追求 B.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 C.传统的政治秩序被破坏 D.思想文化繁荣局面的形成 2.下图为西汉时期蜀郡官营漆艺作坊的组织结构及分工示意图。这可以用来说明汉代( ) A.政治统治秩序日渐规范 B.手工业生产较为发达 C.官营作坊管理效率低下 D.雇佣关系渐趋普遍化 3.东晋初年,侨姓士族强作吴语以笼络不愿说北语的吴地士大夫。但是到了刘宋时,吴地士大夫在正式场合(如朝廷议论、社会交际时)说吴语者反而成了少数。这一现象表明东晋南朝时期( ) A.集权政治体制得到加强 B.中原地区经济影响力增强 C.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消弭 D.江南地区的文化逐渐融合 4.宋代史学家吴缜认为“明事实”应为“为史之意”的根本,反对“徒以褒贬、文采为事”。郑樵亦强调“史册以详文该事,善恶已彰,无待美刺”,呼吁史学家应以描述历史为主,尽量避免主观性的历史解释。这折射出当时( ) A.理学思想的盛行 B.经世思潮的兴起 C.思想专制的增强 D.商品经济的活跃 5.金大定二年(1162年),世宗“招谕盗贼或避贼及避徭役在他所者,并令归业,及时农种,无问罪名轻重,并与原免”;大定十七年(1177年),世宗“诏天下劝民力田,视每岁所人,以为官吏殿最”。世宗颁布这些诏令意在( ) A.推行重农政策 B.增加国家户口 C.维护社会稳定 D.向封建化过渡 6.汪大渊是元代著名的地理学家、航海家,他远航非洲,足迹广及西南太平洋至大西洋,范围超过前代有记载的航海家,其所著的《岛夷志略》,包含了十分宝贵的历史资料,汪大渊本人也被西方学者称为“东方的马可·波罗”。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元朝( ) A.航海造船技术领先世界 B.朝贡贸易体制渐趋成熟 C.对外关系开始缓慢转型 D.对世界的认知有所提升 7.1733年,雍正皇帝曾对内阁官员说:“我朝肇基东海之滨,统一诸国,君临天下,所承之统,尧舜以来中外一家之统也。所用之人,大小文武,中外一家之人也。所行之政,礼乐征伐,中外一家之政也。”这一言论意在( ) A.消弭华夷之间界限 B.追求政治秩序一体化 C.融合农牧两种文化 D.明确界定天下的范围 8.日俄战争结束后,慈禧太后问外务部官员陶大均:日本人不满政治的时候,是与政府为难,还是与皇上为难?陶大均回:与政府为难,皇上是他们敬重的,将来只要他们的皇上在议院宣布一番,就安静了。慈禧太后对皇帝说:此人甚明白。材料现象反映了晚清( ) A.新政即将改变专制制度 B.政治改革的阻力依然较大 C.缺乏对世界形势的了解 D.统治者接受西方先进思想 9.1941年11月,中共中央军委指示各地把“人民武装”(不脱离生产的自卫队及民兵)作为与主力军、地方部队并列的根据地三大军事力量来加强建设,并要求为自卫队和民兵提供武器。按照要求,从边区到县、区、村迅速增设各级人民武装抗日自卫委员会。这一举措的实施( ) A.推动了全面抗战路线的贯彻落实 B.适应了对敌转入军事反攻的形势 C.促使国共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D.有利于根据地政权的进一步巩固 10.1957年1月,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书记会议上,陈云作了《建设规模要和国力相适应》的重要讲话,指出“煤、电、运输等先行工业部门,已经暴露出过去投资不够的问题,先行成为落后,这种状况要很快加以改变,否则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很不利。”这一讲话( ) A.指出了建设中的“左”倾错误 B.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C.总结了“一化三改”历史经验 D.推动了三线建设的战略布局 11.下面为20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