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卷———2025届高考政治考前冲刺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根据考古学者的统计和估算,建设良渚古城的莫角山高台、内外城墙以及大型水利工程需要约1200万立方米的土方量。若按照1万人每年劳作200天计算,修建上述工程约需要6年以上的时间。此外,还需要有更多人为这些劳动力提供后勤保障。良渚古城的修建得益于( ) A.农业经济的发展 B.国家形态的成熟 C.金属工具的使用 D.奴隶的辛勤劳动 2.东汉初年,汉光武帝下诏,令自己的家族发源地一南阳撰写地方风俗传,彰益名德、先贤。不久,沛、三辅和鲁、庐江等两汉皇室活动区也兴起修撰郡国书的风气。据此可知,汉光武帝此举的主要意图是( ) A.巩固儒家正统地位 B.尊重地方历史传承 C.安抚地方豪强势力 D.彰显皇帝统治权威 3.据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记载,江北的蕲、黄、寿,江南的常、宣、歙等州多产茶;国家靠榷茶生利,商人大量贩卖茶叶。北方游牧的回鹘人入朝(唐朝)后,“大驱名马市茶而归”。五代时,契丹遣使南唐,以羊马交换茶叶等物资。这些现象反映了当时( ) A.经济重心南移 B.茶叶成为外贸大宗商品 C.饮茶之风盛行 D.民族贸易激活国内市场 4.北宋时期的植物谱录中,主要采用以花卉自然性状为基准和以人间社会等级相比附两种路径对花卉分级定品。到南宋时,道德因素一跃成为评判花卉等级的首要原则;植物谱录中所记载的草木同样被纳入注重“韵”“格”“品”的道德体系中,并已形成完备的等级序列。南宋对花卉草木分级定品标准的调整( ) A.表明文学世俗化倾向 B.践行了格物致知的探求方法 C.深受理学发展的影响 D.适应了社会主流价值的变革 5.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丝织品行销全国。如江宁所产的绸缎,“北趋京师;东北并高句丽、辽、沈;西北走晋、绛,逾大河,上秦、雍、甘、凉;西抵巴蜀;西南之滇、黔;南越五岭、湖湘、豫章、两浙、七闽,溯淮泗,达汝洛”。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 A.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C.重农抑商政策受到冲击 D.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6.《长沙县志》载,咸丰二年(1852年)太平军“窜扑省城,城外民房皆成灰烬,普济堂亦全毁无存,致各孤贫男妇流离荡析,露处无依。经管理湖南军需局务即用道王加敏出积年薪赀,价买省城内泐潭寺后隙地创建斯堂(新普济堂)”。这段记载反映了( ) A.地方官员是晚清社会救济的主体 B.湖南成为太平军反复争夺的区域 C.污名化农民运动影响其史料价值 D.太平天国运动冲击既有统治秩序 7.1920年,陈独秀等人发起创办《劳动界》周刊,其中的文章以生动的事例揭露了资产阶级压榨工人的罪行,启发工人的觉悟。一位上海工人阅读《劳动界》后感慨:“我们苦恼的工人,有话可以讲了,有冤可以伸了。”据此推知,《劳动界》( ) A.促使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B.谋划推进上海工人运动有序发展 C.利于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运结合 D.倡导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的源泉 8.1949年6月,东北行政委员会对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者的范围和条件作出新的规定,明确地把“赞成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建设新民主主义新中国”列为被选为人民代表会议代表的首要条件。其他解放区颁布的选举法规也有类似的规定。这一规定的出台( ) A.得益于解放军取得三大战役胜利 B.说明中共意识到决战时机已成熟 C.表明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取得成效 D.促成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9.万隆会议一开始,各国就陷入了争吵和分歧之中。例如,伊拉克代表贾马利在发言中偏离主题,攻击中国的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歪曲攻击“共产主义是一种‘颠覆性的宗教’”,并提出“非共产党世界每个国家的领导人都要认真对待共产主义危险的严重性”。据此推断,中国参与万隆会议( ) A.能够化解不同阵营间的矛盾 B.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