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23589

2024-2025学年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政史地实验班培优周测《土壤》试卷

日期:2025-05-16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0次 大小:27402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4-2025,学年,高一,年级,第一,学期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哈密市第十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政史地实验班培优周测《土壤》试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能反映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有(  ) A.成土母质、气候、生物 B.时间、人类活动、气候 C.地形、人类活动、气候 D.太阳辐射、成土母质、生物 2.若图中该地植被为春夏长叶、冬季落叶的乔木组成的森林植被,则图示地区可能为(  ) A.热带干旱区 B.亚热带湿润区 C.温带湿润、半湿润区 D.寒带湿润区 3.若剖面表层土壤为红壤,反映出该区的气候特点是(  ) A.寒冷干燥 B.寒冷潮湿 C.炎热干燥 D.温暖湿润 土壤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也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据此回答4~5题。 4.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氮除外)的最初来源是(  ) A.成土母质 B.气候 C.生物 D.人类活动 5.若某地土壤层深厚,且有机质含量高,则该地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的特点有(  ) ①气候高温多雨,森林茂密  ②气候温和湿润,草类茂盛  ③地形平坦,沉积作用较强 ④地势陡峭,侵蚀作用较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含量是评价土壤肥力和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土壤活性有机质是指土壤中有效性较高、易被土壤微生物分解利用、对植物养分供应有最直接作用的那部分有机质。下图示意不同土地利用下土壤总有机质和活性有机质含量。读图,回答6~7题。 6.与竹林相比,阔叶林总有机质含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地表温度低,有机质分解慢 B.地表径流少,淋溶作用弱 C.植物生长慢,有机质消耗少 D.凋落物数量多,质量较好 7.提高农田活性有机质的最佳方法是(  ) A.增施化肥 B.秸秆还田 C.地膜覆盖 D.测土施肥 8.位于北京中山公园的社稷坛由五色土组成,它们取自全国各地,并按照东、南、中、西、北五个方位摆放,寓意中华疆域地大物博,而这青、红、黄、白、黑五种颜色土放置的方位恰好也对应了现今中国土壤分布的概况。下图为我国土壤分布示意图。与黑色土相比,红色土(  ) A.耕作更困难 B.降水影响小 C.成土速度慢 D.淋溶作用弱 下图为云南某地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关系图。读图,回答9~10题。 9.图示土壤中的有机质主要来源于(  ) A.降水 B.基岩 C.生物 D.人类活动 10.图示成土因素中比较活跃的是(  ) A.气候和地形 B.气候和生物 C.地形和基岩 D.生物和基岩 答案:9. C 10. B 熟化是通过耕种、定向培育,将自然土壤转变成适合农作物生长且肥沃的土壤的过程。我国东北的黑土、南方的红壤经熟化都可成为水稻土。图1为自然土壤与水稻土结构示意图,图2为黑土、红壤和水稻土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1~13题。 图1 图2 11.与自然土壤相比,水稻土(  ) A.枯枝落叶层增厚 B.不含腐殖质 C.肥力水平下降 D.结构更复杂 12.经过熟化,水稻土的结构特点及功能发生的变化表现为(  ) A.表土层软糊,提供了农作物扎根立足的条件 B.耕作层深厚,使土壤成为可持续利用的资源 C.犁底层紧实,提高了蓄水、保水、保肥能力 D.母岩层较薄,阻断了有机界与无机界的联系 13.将黑土或红壤熟化为水稻土并进行养护,应(  ) A.熟化黑土———沼泽化处理 B.黑泥田———利用过程中无需施肥 C.熟化红壤———排水后晾晒 D.黄泥田———种植水稻前先植绿肥 14.与黑土相比,南方的红壤有机质含量低,原因是南方地区(  ) A.土质疏松,草原为主,提供的腐殖质少 B.夏季高温多雨,土壤有机质不易积累 C.低山丘陵地形,海拔高,土壤发育差 D.种植需水量大的水稻,对土壤破坏大 读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回答15~16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