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23894

【中考护航】2025年中考科学三轮冲刺-植物的生命活动(含解析)

日期:2025-05-09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4次 大小:649283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中考,解析,活动,生命,植物,冲刺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例1-1.如图,甲、乙、丙表示呼吸系统的组成及肺的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图中的7包括呼吸道和肺,6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B.乙图中的8表示肺泡,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 C.丙图中的B表示氧气,A表示二氧化碳 D.丙图中气体交换的原理是气体的扩散作用 例1-2.下列关于呼吸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呼吸道会使进入肺部的气体变得湿润、温暖和清洁,因此在雾霾天气出门无需防护 B.平静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均收缩 C.氧气从外界进入人体血液中的路线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 D.“食不言,寝不语”中“食不言”的原因是避免吞咽时说话导致食物进入气管 1.如图所示是模拟膈肌运动的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表示吸气过程,膈肌舒张 B.甲表示呼气过程,膈肌收缩 C.乙表示呼气过程,膈肌舒张 D.乙表示吸气过程,膈肌收缩 2.咳嗽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人体可通过咳嗽将进入气管的异物排出体外,下列表示咳出异物时呼吸道内气流方向和肺内气压P内、外界气压P外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例2-1.我国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互相平衡。下列途径中不属于排放二氧化碳的是(  ) A.生物的呼吸作用 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C.化石燃料的燃烧 D.微生物的氧化分解 例2-2.某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实验前暗处理的目的是将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 B.乙实验收集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C.丙实验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 D.丁实验说明萌发种子的呼吸作用产生氧气 例2-3.小科同学参加了校兴趣小组在玻璃温室里进行的植物栽培实验。他们对温室内空气中的CO2浓度进行了24小时不间断的测定,并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曲线。请问图中表示温室内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速度相等的点是( ) A.a、b B.b、c C.a、c D.b、d 例2-4.BTB溶液是一种二氧化碳指示剂,相对于澄清石灰水能测出更低浓度的二氧化碳。往BTB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溶液颜色从蓝色变为黄色。小金想利用BTB溶液验证植物呼吸作用的产物是二氧化碳,于是设计了以下实验: 步骤一:把数颗新鲜菠菜装入黑色不透光塑料袋中,用绳子扎紧袋口,在暗处放置一个晚上。 步骤二:挤压塑料袋,将袋中的气体通入BTB溶液中,如A组所示,观察溶液变化。 步骤三:再取等量新鲜菠菜用开水烫2-3分钟,重复上述步骤一、二,如B组,观察实验现象。 (1)实验中设置B组作为对照组的目的是_____; (2)若要得到“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结论。则实验中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3)若将该不透光的装置放在阳光下重复实验,小金发现实验现象更明显,原因可能是_____。 例2-5.为了探究“小鼠生命活动释放热量快慢的影响因素”,小科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取图甲所示的三个相同的装置; ②取大小相近、年龄相同的同种小鼠2只,按图乙A、B、C设置进行实验; ③将三个装置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每隔1小时观测一次,连续观测5小时。 1.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可知,小科的猜想是_____。 2.实验过程中“每隔1小时观测一次”,应观测的现象是_____。 3.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请写出一种改进的方法_____。 1.为研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同学们将萌发的和煮熟的大豆种子放在两个广口瓶中密封,一段时间后打开瓶塞(  ) A.甲、乙瓶中分别是煮熟的和萌发的种子 B.实验开始前两瓶中种子的大小、数量相同 C.实验只能在晚上无光时进行 D.该实验说明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2.如图所示为验证动物需要呼吸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实验前应该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B.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可换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