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24852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课件(共30张PPT)

日期:2025-05-0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1次 大小:1159043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国际,秩序,课件
  • cover
(课件网) 问:美西战争发生于何时,结果怎样,有什么影响? 时间:1898年 结果:美国胜利,西班牙放弃古巴,将波多黎各和关岛等割让给美国,并将菲律宾的主权转让给美国。 影响:是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第一次帝国主义战争,拉开了帝国主义时代更大规模战争的序幕。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目录 CONTENTS 壹 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贰 第一次世界大战 叁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国际秩序的变动。 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1、根源 经济实力与殖民地面积倒挂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激化 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任务1: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其中蕴含的矛盾,并分析原因。 意 贸易摩擦 英 法 德 奥 俄 ①争夺世界霸权(世界市场、殖民地) ②争夺欧洲霸权 巴尔干问题 普法战争积怨和北非殖民地 2、多重矛盾 任务1:阅读教材,梳理各帝国主义间的矛盾。 任务2:根据示意图,分析哪些国家可能结成联盟。 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英 大 西 洋 地 黑 海 中 海 德 奥匈 意 俄 法 3、两大集团 20世纪初形成 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4、萨拉热窝事件 1.时间:1914年6月28日 2.地点:萨拉热窝 3.事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及夫人 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斯普枪杀 4.结果:7月28日,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对 塞尔维亚宣战 德+奥匈 vs 俄+塞尔维亚 波-黑 奥匈 塞尔维亚 吞并 斯拉夫民族的统一 俄 德 VS 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材料三:“火药是干的,剑是磨过的,目标明确,力量集中,悲观者已经被赶走,我为我武装的人民干一杯。” ———德皇威廉二世 极端民族主义,军国主义盛行,社会舆论鼓吹战争。 极端民族主义者支持国家对外扩张,鼓吹国民对国家绝对效忠、爱国;宣传“民族优越论”,鼓吹本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宣称对外扩张是民族利益所在,称本民族利益受到对手损害,煽动民众的仇恨情绪,鼓噪用武力“自卫”,动员民众支持战争。 军国主义是指崇尚武力和军事扩张,将穷兵黩武和侵略扩张作为立国之本,把国家完全置于军事控制之下,使政治、经济、文教等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均服务于扩军备战和对外战争的思想和政治制度。 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根源: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展开瓜分世界的争斗。 多重矛盾:德国 VS 英国(霸权、市场、殖民地) 德国 VS 法国(领土、殖民地) 德国 VS 俄国(贸易摩擦) 俄国 VS 奥匈帝国(巴尔干半岛) 两大集团:三国同盟vs三国协约 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 性质: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 思考:这是一场保家卫国的战争吗? 主要原因: 战前的危机与冲突 1908年奥匈与塞尔维亚的波斯尼亚危机 1912年第一次巴尔干战争 1913年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 欧洲火药桶:巴尔干半岛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枪杀。 一战爆发过程 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 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8月1日,德国向俄国宣战 8月3日,德国向法国宣战 8月6日,英国向德国宣战 8月8日,塞尔维亚向德国宣战 8月12日,英国向奥匈帝国宣战 一战的性质? 一战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 小结: 帝国主义阶段,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争斗不断矛盾重重。 巴尔干火药桶 萨拉热窝事件 奥匈对塞尔维亚宣战 连锁反应,一战最终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