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26723

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课件

日期:2025-05-0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6次 大小:346578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课件
  • cover
(课件网) 根据对联猜诗人,写下你的理由。 ①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② 一路坎坷成圣成人亦成史, 两袖清风忧国忧君更忧民。 ③ 少陵文章惊海内, 诗圣光芒万丈长。 杜甫 杜甫简介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后人称他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因一度在长安城南少陵附近居住,世称“杜少陵”,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有《杜工部集》传世。 诗歌背景 公元755年,安(安禄山)史(史思明)之乱爆发。公元758年郭子仪等九位节度使率兵围攻安禄山的儿子,胜利在望。但第二年,由于史思明派来援军,局势反转,唐军全线崩溃,郭子仪退守河阳,并四处抽壮丁补充兵力。 公元759年,杜甫由左拾遗贬为华huà州司功参军。他离开洛阳赴华州,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根据目睹的现实,写下了著名的组诗“三吏“三别””。 《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用诗的形式刻画人物,通过写人叙事来抒发情感,我们称之为叙事诗。 作者:八音魔琴 作者:八音魔琴 初读感知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háo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yú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yè城戍shù。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cháng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yù/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yìng/河阳役yì,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yōu yè。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自主学习 1、结合书下注释和补充的字词翻译诗句; 2、《石壕吏》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状,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我)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夜里来征兵。老头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 理解诗意 吏:抓壮丁的差役。 逾:越过,翻过。 走:逃跑。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差役的叫喊多么凶狠! 妇人的哭声多么悲伤! 呼:叫喊。 怒:凶狠。 苦:凄苦,悲伤。 理解诗意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我听到老妇走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防守邺城。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两个儿子最近战死。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生命永远结束了。 存:活着、生存。 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且:姑且,暂且。 理解诗意 老妪是主动上前致辞? 拓展链接① 吏问妪答 藏问于答:是古典诗词中常用的手法,也叫寓问于答,最通俗的解释应该是省去问话,问从答知。 石壕吏:_____ 老妪: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石壕吏:_____ 老妪:室中更无人。 石壕吏:_____ 老妪:惟有乳下孙。 石壕吏:_____ 老妪: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石壕吏:_____ 老妪: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汝家有男丁否 尚有他人否 内室是何人 一定还有人! 还有他人否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家中再没有其他人了,只有还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所以)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他的母亲)进进出出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更:再。 惟:只。 理解诗意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我虽然年老力衰,请让我跟随你连夜回去。赶快去应征河阳的兵役,还能够为军队准备早餐。 请:请求。 从:跟从,跟随。 应:应征。 役:兵役。 犹得:还能够。 晨炊:早饭。 理解诗意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消失了,好像听到低微、断续的哭声。天亮我临走前,只和那个老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