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真题衍生卷·命题区间二 角度一 1.C [题中没有说是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未知,无法计算π键个数,A项错误;2.8 g N2的物质的量n==mol=0.1 mol,生成1 mol N2转移的电子数为12NA,则生成0.1 mol N2转移的电子数为1.2NA,B项错误; 0.1 mol KNO3晶体含有0.1 mol K+和,故含有离子数目为0.2NA,C项正确;因为S2-水解使溶液中S2-的数目小于0.1NA,D项错误。] 2.B [制备粗硅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2CSi+2CO↑,A说法正确;1 mol Si中含有Si—Si键的数目为1 mol×2×6.02×1023 mol-1=2×6.02×1023,B说法错误;题给流程图中后面两步反应有Si和SiHCl3生成,Si易与氧气反应,SiHCl3易发生水解,故原料气HCl和H2应充分去除水和氧气,C说法正确;生成SiHCl3的反应Si(s)+3HCl(g)SiHCl3(g)+H2(g)中,反应前后气体的分子数减少,即为熵减过程,D说法正确。] 3.C [A.标准状况下,H2O不是气体,22.4 L H2O的物质的量不是1 mol,A错误; B.没有告知常温常压下的气体摩尔体积,无法计算11.2 L氧气的物质的量,B错误;C.1 mol Na2O和1 mol Na2O2所含阴离子数均为NA,因此1 mol Na2O和Na2O2的混合物中,所含阴离子总数为NA,C正确;D.没有告诉溶液体积,无法计算,D错误。] 4.C [A.CO2的结构式为O==C==O,44 g CO2的物质的量为1 mol,含有的π键数目为2NA,A错误;B.标准状况下,1.12 L C18O的物质的量为0.05 mol,含有中子数为0.05×(6+10)NA=0.8NA,B错误;C.该反应中氯元素由-1价升高为+1价,5.85 g NaCl的物质的量为0.1 mol,转移电子数为0.2NA,C正确;D.NaClO溶液加水稀释时ClO-水解程度增大,溶液中ClO-个数小于,D错误;故选C。] 5.A [2H2S+SO2===3S+2H2O,0.2 mol H2S与完全反应,转移0.4 mol电子,A项正确;标准状况下,HF为液体,不确定其物质的量,B项错误;1个SF6分子含6个单键,则1 mol SF6(如图所示)分子含σ键数为6NA,C项错误;32 g硫的单质含1 mol S,含S原子数为NA,D项错误。] 6.A [A.pH=5的HCN溶液中H+浓度为10-5mol·L-1,溶液体积未知,无法计算H+数目,故A错误;B.K4[Fe(CN)6]中Fe2+与6个CN-形成6个配位键,因此1 mol K4[Fe(CN)6]中配位键数为6NA,故B正确;C.11.2 L(标准状况)H2物质的量为0.5 mol,生成11.2 L(标准状况)H2,转移电子数为NA,故C正确;D.α Fe晶体为体心立方晶胞结构,根据“均摊法”,1个晶胞中Fe的数目为1+8×=2,因此1个α Fe晶胞质量为=g,故D正确;故选A。] 角度二 7.A [量筒只能精确到0.1 mL,B错误;托盘天平只能精确到0.1 g,C错误;用胶头滴管定容时,滴管不能紧贴容量瓶内壁,以防蒸馏水附着在容量瓶刻度线以上的部分,引起误差,D错误。] 8.B [A项,托盘天平使用时应“左物右码”,图为“左码右物”,错误;C项,移液时不能将烧杯中的溶液直接倒入容量瓶,应用玻璃棒引流,错误;D项,胶头滴管应在容量瓶口垂直正上方,不能伸入瓶口,错误。] 9.A [量取浓硫酸应选用量筒,倾倒液体沿着量筒壁,操作正确,故A正确;稀释浓硫酸正确操作是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壁缓缓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B错误;移液操作应用玻璃棒引流,故C错误;定容时,胶头滴管应垂直容量瓶上方,不能伸入到容量瓶内,故D错误。] 10.解析:(1)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需要的仪器有玻璃棒、烧杯、量筒、托盘天平、胶头滴管,不需要容量瓶;SnCl2是强酸弱碱盐,溶解时会水解SnCl2+2H2O===Sn(OH)2↓+2HCl或SnCl2+H2O===SnO↓+2HCl;配制SnCl2溶液时,将SnCl2晶体溶于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到所需要的浓度。 (2)配制前要除去所用蒸馏水中的溶解氧,除氧的常用方法是煮沸;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操作步骤有计算、量取、稀释、移液、洗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