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务星球版七下7.5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 一、单选题 1.亚洲北部的西伯利亚地区是最后一次冰河时期动物遗体保存量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地区。其中猛犸象全身长有细密长毛,皮很厚,其脂肪层厚度可达9厘米,这些特征有利于猛犸象适应( ) A.干旱的环境 B.崎岖的地形 C.严寒的气候 D.茂密的丛林 图为“南北两极地区气温比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在北极地区不能欣赏到的景观是( ) A.冰雪世界 B.成群企鹅 C.绚丽极光 D.不落太阳 3.近年来,南北两极地区均测出超过20℃的高温。极地“发烧”现象提醒人们关注的环境问题是( ) A.海洋污染 B.土地荒漠化 C.全球气候变暖 D.水土流失 4.海冰是极地研究的重要内容。海冰密集度指海冰面积占海域总面积的比例。图为近30年北冰洋部分海域5月、6月平均海冰密集度分布图。 与5月相比,6月( ) A.叶尼塞河河口海冰密集度增大 B.勒拿河河口海冰的融化量增大 C.科雷马河河口海冰融化量减小 D.白令海峡北部的海冰没有变化 中国南极地区科学考察站工作人员借助LED灯给植物照明,利用嵌入式温室控制系统等技术,让科学考察工作者在南极地区也能吃上新鲜的蔬菜瓜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在南极地区建设温室大棚需要克服的困难有( ) ①烈风 ②暴雨 ③严寒 ④湿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我国对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有利于( ) ①彰显出我国雄厚的综合实力 ②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③了解南极地区常住人口的分布状况 ④为研究世界气候变化提供重要参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24年是中国极地科学考察40周年。人类对于极地科学探索的渴望,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极地远离人类生活环境,保留着生命、地球乃至太阳系早期的秘密;另一方面,极地是地球自然与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既能反映地球的变化,又能对地球的发展(如气候)产生深远的影响。完成下面小题。 7.科学家进行极地科学考察,需挑战的恶劣环境是( ) A.闷热潮湿 B.沙漠广布 C.淡水匮乏 D.气候寒冷 8.下列不可能是科考人员在极地进行的科考活动的是( ) A.考察古村落分布 B.研究气候变化 C.开展空间环境探测 D.监测冰盖变化 9.为了保护极地地区,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资源丰富,应大力开采 B.建设居民点,大量移民 C.各国加强合作,保护环境 D.建立军事基地,加强国防 为纪念100多年前最先到达南极点的两位探险家,位于南极点的科学考察站被命名为阿蒙森-斯科特考察站。下图为阿蒙森和斯科特探险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在“最先到达南极点”的探险竞赛中( ) A.二人均选择在7~8月向南极点进发 B.二人的出发地点均选在了大西洋沿岸 C.阿蒙森行进方向总体为自西南向东北 D.斯科特在(81°S,165°E)附近遇难 11.全球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由于人类活动,极地生态环境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臭氧空洞、过度捕杀、燃油泄露、全球变暖等问题日益凸显。保护极地环境,迫在眉睫。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加大对极地自然资源的开采力度 B.将科考时的垃圾带出极地 C.严禁前往极地科考 D.制作生物标本 中国的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于2024年2月7日建成,读“南极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2.下列关于罗斯海新站的地理位置描述正确的是( ) A.濒临太平洋 B.主要位于北寒带 C.位于泰山站的西南方向 D.是我国南极五个科考站中纬度位置最高的科考站 13.在南极科考时,科学家会进行海冰变化的研究。下面关于海冰消融导致的问题,叙述错误的是( ) A.危及南极定居人类的生活 B.危及企鹅等动物的栖息地 C.全球淡水资源减少 D.危及岛国以及沿海低地地区人类生活 帝企鹅有双层羽毛,外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